-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塞克:从音乐“斗士”到“闲人”.doc
PAGE
PAGE 4
塞克:从音乐“斗士”到“闲人”
心香一瓣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塞克的了解并不多。只从前辈口中得到一些零星传闻:他青年时代闯过关东,成了“白山黑水”诗人;后又到了上海和田汉等一起,是南国社的元老之一;抗战时期,他写了很多抗战歌曲,成为著名的“抗战歌手”;后来是有名的“延安四大怪”之一,等等。
1993年9月,塞克的夫人、战友合编《塞克文集―吼狮》出版,我荣幸地收到一份座谈会请柬,上称塞克同志为“人民艺术家”。这已是塞克逝世5年之后了,虽说是迟到的纪念,但却倍感珍贵。
塞克用他的作品构建成一座艺术的殿堂,用他卓越的才华在诗歌、话剧、电影、歌词、歌剧和表导演艺术诸多方面,所取得的为人所公认的成就,确立了他在现代戏剧史电影史和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他是一位集诗人、歌手、戏剧家以及美术家、艺术教育家于一身的堪称为艺术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
人们往往忽视塞克的早期(1924年―1929年)诗作,因为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初出道的十七、八岁的文学青年。其实,他从17岁离家出走到了哈尔滨,在《晨光报》发表大量短诗,从抒发的感情上看,完全是塞克独特的心灵写照,是他心底的灼热岩浆的迸发。田汉正是读了塞克最早的一部诗集《追寻》之后,深受感动,很快写出名作《南归》一剧。
塞克剧作数量不算多,但其抗战戏剧产生过很大反响。《突击》一剧是在开往西安的火车上和肖红、肖军、聂绀弩、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商议,并由他一人执笔完成的。我更喜欢他早期的几部独幕剧:《狱》《夜雨》等。这些短小的剧作,大都融入了他自身的经历和见闻,发出了他的不平与呼喊,充满了苦难与血泪,表现出新生与垂死、光明与黑暗的搏杀。他在剧中所展示的画面、所蕴含的意向深受鲁迅影响,塞克诗剧《弟弟》和鲁迅《野草》某些篇章十分接近。
成就塞克“时代歌手”与“抗战吼狮”名声的主要是他的抗战歌曲。1934年《流民三千万》主题歌,是当时最早的一首抗日救亡歌词。有多位作曲家为之谱曲,最后流传下来的是冼星海作曲的那首。第二年,他又与冼星海合作《救国军歌》,“枪口对外”、“不打自己人”,影响极大,据说在陕北与红军对峙的东北军三个营,因为听了这首歌,全部投降了红军。从此,塞克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心头恨》《保卫卢沟桥》《抗战曲》《满洲囚徒进行曲》,一直到延安的《生产大合唱》,名作《二月里来》中的名句“种瓜的得瓜呀种豆的收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即出于此合唱。
正是出色的艺术成就和卓越的斗争业绩,他到了延安之后,受到党的领袖和根据地军民极大的欢迎和尊重。塞克那时脾气大得出了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几天,毛主席请他去谈话,他提出有拿枪的站岗不去。主席特意嘱咐门卫:“我的朋友来看我,你们不能挡驾。这位朋友脾气可大,你一挡驾他就回去了,那你可吃罪不起呀”。塞克去时,只见杨家岭沿路的岗哨全撤了,主席早已在门外等候他,这让他很是感愧。他在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当院长时,排完了戏,商定出总结,他却到处找不到人,原来剧院的人都跑到另一个山上去秘密开支部会了。塞克见状大怒,几乎要挥拳头揍当时主持开会的冯文彬。毛主席知道后,把他找去了,安慰他,为他消气:“是的,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负责任嘛,要不负责也不会生气的嘛。哪有队伍叫人拉走了,司令员还不知道的事呢。”从那以后,剧院的党员就公开了。
这就是特立独行、性情暴烈如同一头“吼狮”的塞克,这就是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的延安“大怪人”!这也反衬出我们党和党的领袖们在打天下时,以其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政治家品格,一次又一次地将塞克内心的狂风暴雨巧妙地平息,于谈笑间将其化解了,使这位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延安有名的“大怪人”充分地发挥他的艺术才华,并和冼星海倾心合作,写出了像《生产大合唱》那样的杰出作品。
《红楼梦》里有副对联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应该说,塞克在这方面的“学问”还不大够,“文章”也就做得不太漂亮。他依然保持着固有的责任心,为了他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艺术,不怕得罪天下人,哪怕他是大官、是顶头上司。一切依然故我,一切唯我独尊,他的处处碰壁,他的败下阵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从1953年6月到1988年,塞克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了35年有职无权的“艺术顾问”。他曾痛心地说:“我一心只想搞出几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民族歌剧,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实在遗憾!”他在晚年口述的自传里说得更为直白:“在社会上,把你搁在很高的地位上,实际上什么也不沾边。我想这倒好,倒省得我发脾气了,因为什么也不管了……这就形成了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位受冷落的、被“供在高高的牌位上”的戏剧大师,实际上处于赋闲在家的状态,他成了个“大闲人”。他的艺术生命也很快就枯萎了。这是令人深感惋惜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