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灾见证天使心.doc
PAGE
PAGE 8
大灾见证天使心
他是汶川抗震救灾前线年龄最长、级别最高、参加抗震救灾次数最多的医疗专家之一。
他从医50年,先后四次踏上抗震救灾的征途: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5年辽宁营口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每次,他都主动请缨到一线。
一位几近耄耋之年的老者,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天职所在,职责所在”,是他的座右铭。在灾区救治一线的白衣战士中,人们总会发现一位戴着助听器、拄着拐杖的长者。他就是解放军总医院高级专家医疗队中最年长的队员、79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
年龄最大的白衣天使
汶川地震之后,他立即向院领导请求到一线,院领导和家人考虑到他年事已高,都劝他留在北京指导救治,但他说:“我参加了三次抗震救灾的医疗救援工作,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这个时候,我不去谁去?”
卢世璧随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抵达成都进驻成都军区总医院时,已经是5 月14 日晚上11 时30 分,第二天早上不到8 时,人们就看到了这位年近八旬老院士穿梭于病房的忙碌身影。
自5 月14 日随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进入灾区到5 月23 日,卢世璧已检查、救治了600 多名伤员。但他还总埋怨自己行动太慢:“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从北京出发时,卢世璧特意带上了护踝和一根登山杖。但,连续几天奔波,还是在患关节炎多年的脚上磨出了大大的血泡,让卢世璧的步伐变得一瘸一拐。卢世璧是主动请战来到灾区的。
从接到出发命令到赶至机场,仅仅用了1个小时。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专门到机场为从医50年的卢世璧送行,叮嘱他保重身体。
无论是院领导还是他的女儿,所有了解卢世璧的人都知道,他一定会到一线――即使他已经79 岁,即使曾接受过癌症手术,即使被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缠身的他每天都在服药,即使将在荷兰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正期盼着他的出席。
这一次,是这位中国著名的骨科专家第4次走上抗震救灾之路。
1966 年邢台大地震,卢世璧正在北京的家里休假。医生的使命感催促他立刻停止休假,返回医院,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向家人告个别,就和医疗队开赴邢台救灾前线,这一去就是半年。
1975 年辽宁营口大地震,卢世璧又一次冲在前面。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队长,他带领20 余名医护人员于当天出发,晚上抵达营口。他带领的医疗队在震区一直工作了两个月。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对卢世璧来说也是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地震发生后,大量的伤员被转移到北京,光骨科收治的严重骨折伤员就达100 多人。卢世璧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手术,仅在一个星期内,就将伤员全部处理完毕。
一线医护人员的主心骨
医疗队一抵达成都,卢世璧直奔成都军区总医院。在这个短短几天就收治了3000 多名伤员的医院,几乎所有科室的医生都承担起了骨伤的治疗任务。
卢世璧一刻不停地对伤员分类分级。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高级专家医疗队的专家们自动分成了两组,他们所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对成都军区总医院的每一名地震伤员进行筛查,从而确定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伤情类型。
“这个病人可以继续观察,这个需要马上实施手术。”病情确定轻重缓急,伤员分类分级,准确的伤情评估是大规模救治的第一步。接着,他向医院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给全院医生讲一课。
30 多年前的一幕,至今深深刻在卢世璧的脑海里。在唐山的废墟上,获救人员正常的生命体征,让人忽略了他们肢体内严重的挤压伤,几名伤员在获救几小时后相继死亡……
卢世璧迫不及待。他要把鲜血换来的经验传授给每一个医生,因为他们的肩上,寄托着无数生命得以延续的希望。
“年轻医生最缺乏的就是经验。”成都军区总医院院长曹勇说,“卢院士来到前线,我们的医护人员就有了主心骨,伤员多了一份康复的机会。”重症监护室医生周飞虎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外表儒雅的卢世璧刻不容缓的果断。
15 日上午,卢世璧在看望一位刚接受过截肢手术的伤员时,发现截肢内又出现积液坏死。“不要犹豫了,现在就处理!”来不及上手术台,卢世璧戴上手套、穿上手术服,直接在病房里开始做二次打开清创手术……
16 日下午5时,北川县救出一位重伤者。接到救援现场医疗所打来的求助电话,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卢世璧迅速赶到远程会诊中心。
“把伤口露出来!切开减压!血液透析!……”视频连着生命接力的两端,卢世璧提出的抢救方案,挽救了伤者的生命。直到今天,他仍惦记着屏幕上那位用满是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摄像头的伤员……
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权毅每天都要跟随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进行查房、会诊,他对卢世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