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习题补充及课堂作业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补充及课堂作业综述

例题: 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10000件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试求: 1. 工序能力系数为多少? 2. 该系统的常值系统误差为多少? 3. 废品率为多少? 4. 是否可修复? 答:根据题意可得出产品尺寸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 工序能力系数: 2. 常值系统误差为: 0.004mm(17.979-17.975) 3. 计算不合格率 ? ∵dmin Amin ∴会出现不可修复废品 ? ∵dmax Amax ∴会出现可修复废品 ? 其它: 如何调整误差? 若已知:Amax,Amin如何求σ? 1.下图所示为一带键槽的齿轮孔的局部图。其加工顺序如下: (1) 镗孔至D1=; (2) 插键槽,工序尺寸为:L1; (3) 热处理; (4) 磨内孔至D2=,同时获得键槽尺寸L2=。 假设加工过程中,所有同轴度误差均可忽略,试求工序尺寸L1及其偏差。 减环 增环 增环 解: 43.6=L1+20-19.8 L1=43.4 ∵ 0.34=ES1+0.025-0 ∴ ES1=0.315 0= EI1+0-0.05 EI1= 0.05 即工序尺寸L1应设计为:43.4 → 43.45 2.如图所示为某轴的局部简图。其设计尺寸要求为:轴径φ,需要保证渗碳深度为0.8 ~ 1.3和键槽尺寸深度为34.5。已知轴和键的加工顺序是: (1)精车外圆至φ; (2)铣键槽,工序尺寸为:A; (3)渗碳淬火,渗入深度为:H; (4)磨外圆至φ,同时保证渗碳深度为0.8 ~ 1.3和键槽尺寸深34.5。假设加工过程中,所有同轴度误差均可忽略,试求工序尺寸A、H极其它们的偏差。(12分) 解:求A: 34.5=A+20-20.2 A=30.7 ∵ 0=ES+0+0.05 ∴ ES=-0.05 -0.2=EI-0.025-0 EI= -0.175 求H: 0.8=H+20-20.2 H=1 ∵ 0.3=es+0+0.05 ∴ es=0.25 0=ei-0.025-0 ei= -0.025 例题:下图所示为机床的大拖板与导轨装配图,要保证间隙A0=0.10~0.25,若取件1为修配环,以保证装配精度。已知:A2=30+0.25,A3=40-0.15,T1=0.16。试通过计算,设计以P、M作为修配表面时,A1的设计尺寸为多少? 解:修配M面时: ∵越修,A0越大。故要求: A0max=A1max +A2 max - A3min ∴A1max =9.8 故此时A1的设计尺寸为:9.8-0.16 修配P面时: ∵越修,A0越小。故要求: A0min= A1 min +A2 min - A3max ∴A1min =10.1 故此时A1的设计尺寸为:10.1 其它:见书上例题 课堂作业: 已知一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主要几何角度:=10度,=12度,=45度,=15度,=-12度,试定性绘出该刀具的各角度(请注意各视图和剖面图的画法与投影关系)。刀具各角度的功用如何?(思考下) P289,11-1,11-6、11-7题(1. 工序能力系数为多少?2. 该系统的常值系统误差为多少?3. 废品率为多少?4. 是否可修复?5. 如何降低废品率?)。 。 分别分析车削加工时,产生圆台状、腰鼓形和马鞍形形状误差的原因? (1)圆台状:刀具热变形、刀具均匀磨损、工件受力变形、顶尖偏移和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及机床主轴的角度摆动等。 (2)腰鼓形:机床导轨的直线读误差、切削力作用点变化使得工件受力变形等。 (3)马鞍形:机床刚度差、机床导轨的直线读误差等。 误差复映现象 Kaishi 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答: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8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从而得马氏体的一种操作。 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 2.试述一般渗碳件的工艺路线,并说明其技术条件的标注方法。 答:一般渗碳件的工艺路线为: 锻造→正火→切削加工→镀铜(不渗碳部位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