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意义.doc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意义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意义收稿日期:2010-02-22;修订日期:2010-12-21。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ZR2010DL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 10CX04004A);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批准号: MGE2010KG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和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批准号: Y0901036)。 作者简介: 徐方建(1982—),男,山东省济南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沉积与矿物学。 E-mail: xufangjiangg@163.com *通讯作者:李安春,E-mail:acli@ 徐方建1,2,3, 李安春2*, 李铁刚2, 孟庆勇2, 陈世悦1, 林承焰1,3, 操应长1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 3.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东营 257061) 摘要: 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蕴含的古环境信息进行了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磁化率、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EC2005孔磁化率数据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层位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60.20~28.06 m主要受到岩性控制,28.06~8.40 m主要受到早期成岩还原作用的影响,8.40 m以上层位可能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岩心底部60.20~41.00 m磁化率的逐渐降低对应了气候暖湿化、湖泊逐渐扩张的过程,这与以往磁化率高值对应于暖湿气候条件的观点不符,说明由于研究区不同,其蕴含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对不同研究区磁化率作为气候代用指标进行应用时要慎重,应该对其指示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东海内陆架;末次冰消期;磁化率;沉积环境;成岩作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年来,磁学参数在众多地质环境演化研究中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磁化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2],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沉积物磁化率指标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同样,海洋沉积物磁化率也受到多种因素控制,如物源区和自生磁性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磁性矿物的保存程度、沉积后的次生变化以及生物成因的抗磁性物质含量等[3]。迄今为止,有关东海陆架的磁化率研究主要集中于表层沉积物[4, 5],对内陆架泥质区长柱状沉积物的磁化率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快速回暖[6]和海平面上升[7]引起了沉积环境巨变[8, 9],陆架沉积物中不可避免的记录了海陆变迁、海平面变化、河流入海和气候变化等大量科学信息[1, 10]。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沉积物造成了什么影响,不同阶段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到何种因素的制约?本文以位于东海内陆架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长柱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磁化率测试,结合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陆架区沉积物磁化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古环境、古气候意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 材料与方法 浅地层调查显示,东海内陆架在瓯江口外有一全新世泥质沉积中心[11],为了查明沉积成因、形成历史及环境记录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委托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勘407轮于2005年11月在该沉积中心附近(27°25.0036 N,121°20.0036 E,水深36 m)进行了钻探取心。钻探深度60.20 m,平均取心率为94.4%,站号EC2005(图1)。 岩心60.20~36.80 m,多为灰褐色、青灰色砂层、砂质粉砂层、粉砂层以及粘土质粉砂层,水平、平行层理,偶见波状层理,常见粉砂质透镜体,岩性变化较大,自底部至41.00 m未见有孔虫。36.80 m至顶部为泥质沉积,36.80~28.06 m以青灰色粘土质粉砂为主,含少量青灰色、黄褐色粉砂透镜体,局部见贝壳;28.06~0 m以黄褐色、青灰色粘土质粉砂为主,其中26.36~26.24 m和27.26~27.16 m两层为有孔虫砂层,含大量破碎贝壳。详细的岩性描述及沉积环境解释见文献[9]。 图1 研究区沉积物分布及相关站位图(重绘自Liu等[11],图中数字代表近7 ka以来长江物质在浙闽沿岸的沉积厚度,单位:m) 磁化率分析间隔2 cm,采用英国Bartington公司产的MS-2磁化率仪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测试,传感器为MS2C,工作频率0.565 kHz,最大分辨率2×10-7 CGS,分析精度5%,磁化率单位采用国际标准单位SI。为了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