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玉米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2 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技能课□ 其它□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粮谷原料
第一节 概论:??粮油原料的生物学特性。粮食原料营养分布特点。第二节大米:. 稻谷:稻谷分类。?稻谷品质评价。?稻谷贮藏和加工。 ?稻谷的形态和性状。?米糠、垩白现象等概念
小麦与小麦粉:小麦品种和分类。?小麦的性状与成分。小麦及小麦粉的质量标准。小麦及面粉的贮藏与加工。?小麦加工适性。?面粉的加工适性。
其它麦类:大麦、燕麦等。
玉米:玉米的起源和历史;生产、消费和流通;类型、性状与成分,品质规格和标准;储藏和品质管理;加工利用。
杂谷类:高粱、荞麦等。
第七节 大豆:大豆品种和分类。?大豆的贮藏与加工利用。?大豆的籽粒结构。大豆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
第八节其它豆类:蚕豆、豌豆等
马铃薯:马铃薯的品种和分类。品质规格与标准。?贮藏与加工利用。化学组成、营养价值与加工适性。
甘薯:甘薯的品种和分类。品质规格与标准。?贮藏与加工利用。化学组成、营养价值
重点:
HACCP概念和一般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粮食原料的营养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加工的关系。稻谷结构、化学性质及其与加工的关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 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如何判定稻米的品质?
小麦储藏方式及机理?
目前玉米的深加工利用途径?
大豆制品的品质标准是什么?
简述甘薯的储藏方式。
参考资料:
1. 《食品原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HYPERLINK /search/power_search/power_search.asp?key1=%CC%D5%D5%E4%B6%AB++%D6%A3%C9%D9%BB%AA \t _blank 李里特主编;
2.《食品原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蒋爱民、章超桦编著。
注:教师讲稿附后
第二章 粮谷原料
第一节 概论
粮谷类是人类营养基础的主要食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
一、谷类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一)谷类的生产
谷类主要包括:稻米、小???、玉米、大麦、燕麦、黑麦、粟、黍、高粱、穇子、薏苡等。属禾本科植物种。
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3%,水稻约20%,小麦19%,玉米15%。
(二)消费和流通
谷类中小麦和大米主要作为主食消费。
大米主食国家: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54%。
小麦主食国家:欧洲、美洲、澳洲及部分亚洲国家。35.5%
(三)谷类食物的特征
1.营养丰富 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蛋白质、油脂,也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
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
(四)谷类的性状和成分
1.构造与组织:谷粒一般由稃包裹,谷粒分为胚芽、种皮、胚乳三部分。
1)胚芽:种子生命中枢,含有较高浓度的脂质、蛋白质、和矿物质。
2)种皮:含有粗纤维、灰粉和粗脂肪,起保护作用,便于谷物储藏。
3)胚乳:营养贮存细胞,主要成分是淀粉颗粒,也有蛋白质成分。
2.成分组成与营养
1)蛋白质:谷类蛋白质含量一般在6%~14%之间,与种类、种植条件有关,属不完全蛋白。
限制氨基酸: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2)脂肪:谷类脂肪含量只有2%左右,多在胚芽中,在磨粉时被除去。
3)糖质:淀粉及其他碳水化合物
淀粉根据结构差异,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前者由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为线性多聚糖;后者由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是具有分支的多聚糖。 普通淀粉颗粒所含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为1:3~4。
4)矿物质和维生素:谷物含磷、钾比较丰富,但钙和铁较少,维生素B类丰富,一般不含维生素A、C、D。
(五)谷类的保藏与卫生
1.保藏:温度要求10~15oC,相对湿度70%~80%。
2.卫生:防止贮藏、流通中的霉变,有害维生物的污染及有害物质的混入,防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二、豆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一)豆类的生产
豆类包括: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红豆、豇豆等。
(二)消费与流通
做主、副食用。
我国的大豆、花生主要用作油料;其他豆类消费少。
(三)豆类的性状与成分
1 性状:果实为荚果,种子由种皮、子叶和胚组成。子叶约占种子的90%。
2成分
1)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2)含B群维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