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doc

青岛版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版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5 )班和( 6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在60人左右。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偏低,高分段学生少,低分段的学生较多,说明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够好,这就为初中的教学增加了负担,值得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由于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教材,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所以要重视听法与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由于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因此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多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因此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强调书写格式。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由于学生大多年龄偏小,往往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较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及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教师应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要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因为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这些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教材特点分析 (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达到《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这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 (二)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挑战自我”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总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材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这些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三)满足不同举生发展的需求。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史海漫游”、“智趣园”栏目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教材中的习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