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1.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1

第二节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学实践 PAGE 14 PAGE 13 第二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第一章 数与代数教学研究 第三节 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及整数的认识教学 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数豆子、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两个“教学过程”的阅读与分析,体会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活动的一般特征,进一步体会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也能够体会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怎能样体现数学课程理念。 教学要点: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1:数豆子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袋红豆,每组分一小袋,让学生在课堂动手数豆子。 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估一估、数一数 板书:数豆子。(没等说明要求学生就已经数了起来) 师:既然小朋友们对数豆子这么感兴趣,下面,就由大家自由数豆子,想怎么数就怎么数,想数多少就数多少。 5分钟过去了。 老师:怎么数的?数了多少粒? 生:一粒一粒数的,数了50粒;两粒两粒数的,数了100粒;5粒5粒数的,数了一大堆;…… (老师表扬小朋友们后,捏了一小撮豆子放在投影仪上) 师:现在不数了,我们大家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豆子,看谁估计的数最接近实际数? 学生把手举的很高。 生:约7粒;约10粒;约13粒;……估计的数都没超过15粒。 师:现在我们一粒一粒地数,……,共32粒。 师:大家再估计一下豆子大约有多少粒? 生:30粒、大约25粒、大约28粒、…… 师:下面进行估数比赛。每人轮流捏一小撮豆子放在文具盒的盖子里,让同组其他小朋友估一估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谁估计的数与实际最接近谁就获胜了。 小朋友位估得很认真。数得很细致,只听得教室里1、2、3、……的数豆子声。获胜的小朋友兴奋得叫起来。 …… 活动二:10粒、100粒豆子有多少 实物投影:放豆子的小盒(事先已经放进200粒豆子) 师:请小朋友们估一估盒里有几百粒。 学生又开始凭空乱猜。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数出10粒豆子,感觉一下10粒豆子有多少。每组数出100粒豆子。有的很聪明,5个人都把自己数的10粒拿出来合在一起,就是50粒,每个小朋友再数10粒与前面的50粒合起来就是100粒了。 师:现在小朋友任意抓出一把豆子,估一估有多少粒,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有的组以100粒为一份,看能分几份,那么就是几百粒。有的组把数好的100粒豆子放在学具里面,再用学具作为量器来量要估计的豆子约有多少粒。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中掌握了估计的方法。 活动三: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师:谁能说出自己身边的物体或事物的数目? 很多小手就举了起来。 生1:我们班大约有43个小朋友。 师:我们班有43个小朋友,这个“43”是一个确定的数字,不是估计出来的。 生2:校园里大约停了10辆车。 生3:花坛里大约开了20朵花。 生4:校园里大约有50棵树。 生5:老师大约40岁。 师:40岁?老师有这么老吗?你妈妈多大? 生5:50岁! 师:你爸爸今年多少岁? 生5:70岁!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 老师又让另一小朋友说,回答更令人吃惊。 生6:我妈妈今年20岁,爸爸30岁。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课后,老师了解了两位学生的情况,原来其父母都是30多岁。 …… 这三个教学片断的教学过程表明 作者本人对三个教学活动的评议,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从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来看:一是数豆子的教学活动操作性比较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学习比较感兴趣;二是数豆子的教学活动的形式比较丰富,内容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从教学活动的目标上来看:一是数豆子的教学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数感,而发展学生数感的数学活动有自由地数豆子、估计投影中一小撮豆子、估数比赛,还有估计大数量、估计不同物体数量;二是数豆子的教学活动还旨在让学生感知估计“大数量(200)”的豆子的方法(以少估多);三是数豆子的教学活动还安排了不同物体数量的估计活动,重视还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教学活动的效益上来看:充分体现了传统教学的特点,只有活动与训练,很少有回顾反思与感悟提升。一是活动过程中缺乏对数学方法的概括总结(没有重点地进行“以少估多”的方法总结,也就是说,通过观察操作没有建立数学模型);二是活动过程中没能正确把握估计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活动三中,学生:班级大约有43个小朋友,教师:这个43是个确定数,不是估计出来的,问题在于这个学生也许不能确定是否是43个,因此,他完全有可能是一种估计的结果;三是活动过程中不能正确地估计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估计”校园内的车辆与树木,严格地说这是想像估计,是以平时对校园内的树木与车辆的观察为基础的,没有这种观察经验,那么学生是无法进行估计的。还有“猜老师的年龄,40岁?老师有怎么老吗?”,一是学生不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