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理论发挥——.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伏邪理论发挥——.PDF

第十六卷 第三期 2014 绎Vol.16 No.3 伏邪理论发挥 ———七情伏邪学说的提出及论证* 魏盛,王海军,乔明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 250355 摘要:伏邪理论自提出到明代之前一直是温病病因学说的主导理论,曾对温病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起到至为关键的指导作用。然而随时代变迁,疾病谱漂移,该理论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临床渐趋 增多的事实与经验已很难用既有伏邪理论来解释和归纳。既然伏邪理论自有其地位与价值,不能轻率言 弃,则如何发展此一理论以期更好揭示病机,指导诊疗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以“七情伏邪”为例提 供发展伏邪理论的一个可能范式,系统阐述七情伏邪学说的主要观点及论证过程,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 应用价值。 关键词:伏邪理论 七情伏邪学说 逻辑检验 实验检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10.11842/wst.2014.03.002 R22 A 伏邪学说,始自王叔和的《伤寒 例》而实滥觞于 解释,更难以指导临床诊疗。既然伏邪理论自有其 《内经》[1]。明清以降,随温病学之发展而代有创见。 地位与价值,不能轻率言弃[1],则如何发展此一理论 历代医家对此说多予肯定,但亦争议不断。建国以 以期更好揭示病机、指导诊疗成为当今关注的焦 来对伏邪学说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其存废莫衷一 点。本文试以“七情伏邪”为例提供发展伏邪理论的 是[2]。这一现象实则反映了伏邪自古以来,一直是最 一个可能范式,系统阐述七情伏邪学说的主要观点 具争议的学说,正如清·赵梦龄 《温 热 经 纬·序 》所 及论证过程,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说:“顾明于此者,昧于彼,聚讼纷纭,各鸣己得,徒 伏邪理论概述 使好学之士无所适从,而或过信一家之言,未免偏 1 之为害矣。” 伏邪理论源自《内经》,殆无疑义。《素 问·生 气 伏邪理论,自提出后迨至明代以前,一直是温 通天论》谓:“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病病因学说的主导理论[3],曾对温病学不断发展与 夏伤于暑,秋为痎 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 成熟起到至为关键的指导作用。然而随时代变迁, 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素 问·阴 阳 应 象 大 论 》条 疾病谱漂移,该理论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文略同,《素 问·热论》中也论及:“凡病伤寒而成温 众多临床上出现的病证征象符合伏邪致病特征,又 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 超出外感病因范畴,用传统伏邪理论已无法很好地 出,勿止。”说明温病的病因为感受寒邪,从感邪到 病发有一段“邪气留连”体内的过程。《素 问·金匮真 收稿日期: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