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园林景观
林中多歧路,殊途而同归
——以现象学观点看中国古典园林
万 江(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 成都61003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而建筑
现象学研究的展开却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从时间
差异上讲。这二者之间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在
体味与感受过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之后,在展阅建筑
现象学的种种,却不难看出,一个作为刚刚兴起的
建筑理论,一个作为久经年代的建筑成就,建筑现
象学所提出的场所与场所精神、建筑知觉以及体验
的方法和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等等都无形
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以印证。这或许对我们换一
种角度来观察园林以及从中发现一些适应于现代生
活的设计方法不无稗益。
所谓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最早起始于本世纪70
年代初期,诺伯格·舒尔茨(C·NcIrbe罾schulz)的
《存在、空间和建筑》(Exitellce,Space,and Archi—
tecture)标志了这一新兴学术研究的起始,而随后
所提出的场所、场所精神及建筑知觉等概念问题亦
引起关注。下面我们就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场
所与场所精神以及建筑知觉等一一寻找其投射在中
国古典园林之上的对应。
1哲学基础
1.1胡塞尔的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来源于最早由德国哲学
家胡塞尔(Edmulld Husserl)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
现象学,他以纯粹“描述性”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
现象,这种“描述性”不带有任何哲学或科学的偏
见,而且“直觉”直接面对事物本身。这种纯粹的
意识活动过程实质上是将人与其观察的事物紧密联
系起来,从而构成了胡塞尔所谓的“日常生活世
界” (Lived World)。在胡塞尔看来,只有通过
“人”这一主体,才将事物同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
义和价值密切相连,这样才组成了人类的“生活世
界”——个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
可见,现象学以人及其意识为主体,并强调意
识的先觉性,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依据恰恰也是
“人”这一主体。
园林者,当’“可行”、“可望”、“可游”、“可
居”,这“行”、“望”、“游”、“居”四字不仅是造
园家们所追求的造园目标,更是“人”所具备的需
求:可行、可游——人的动态需求;可望、可居
——人的静态需求。行者,“地偏为胜”、“径缘三
益”,人在行进中领略园林景观的动态变化;望者,
“萧寺可以卜邻”、“远峰偏宜借景”,人在停留时观
赏如画风景;游者,“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
杖”,人在变化中享受愉悦;居者,“移竹当窗,分
梨为院”、“洁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人在
相对的稳定中获得安居之所。由此,园林非简单的
花木山石或池水亭榭。而是将人及其意识与周围的
事物相联系,以“人”的行、望、游、居为园林空
间赋予意义和价值,从而组成真实的“生活世界”。
1.2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既)是继胡塞尔之后
的一位德国哲学家,他运用现象学方法创立新本体
论并从语言、诗学角度研究存在。海德格尔对建筑
现象学影响最大的是对“居住”的论述。在他看
来,所谓居住并非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生活
状态,一种“短暂者在大地上的一种方式”,居住
表明人的心身归属于特定的生活环境,即获得“诗
意地栖居”——一种“在大地之上”、“在天空之
下”的永恒生存方式。
对于“诗意地栖居”的具体形式海德格尔并没
有阐明,然而在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中,我们分明可
领略这一诗意居住状态。
中国园林的“可居”无论在皇家园林或私家园
林均有体现,正是“宅”与“园”的结合才使得诗
意居住得以实现。这里,诗意并不仅仅指园林的诗
情画意(尽管诗、书、画在园林中的运用使得园林
空间凭借艺术的点染而上升为“诗意”),园林中的
诗意还体现在将自然与生活相融,人在拳山勺水中
感受大地之上、天空之下的稳定感与归属感,从而
获得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诗意”。即所谓“怀良辰
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
四川建筑第21卷增刊2001.9
57
园林景观
赋诗”(陶渊明·《归去来辞》),“魂兮归来,何远
为些”(宋玉·《楚辞·招魂》),此境界才达到了诗
意地栖居。
1.3梅罗·庞第的知觉现象学
梅罗·庞第是法国上世纪30年代的现象学派代
表,他主张现象学观照在于试图说明人们与现象的
接触,尤其是将观照转向世界以及该世界在其中呈
现出来的人们的头脑这个受体(即人的心智成为世
界的受体)之间的关系。知觉现象学将观察描述世
界是如何将自己展现在知觉面前作为主要任务,并
将知觉列为首要层次,甚至位于文化、科学之上。
其实,知觉相对于历史、哲学、科学及文化而
言,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也更接近本真。知觉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视
觉、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心理感受等,这些在中
国园林中的运用可谓不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文化古城—西安.-PPT.pptx VIP
- 《西方社会学理论》全套教学课件.ppt
- 第7课 实践出真知 课件 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pptx
- 一针疗法之肩周炎.ppt
- 2025中国银行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神经介入治疗概述及护理常规.ppt VIP
- 舒伯特第二即兴曲,降E大调 D.899之2 Impromptu No. 2 in E flat major, D. 899, No. 2 Op90 Schubert钢琴谱.pdf VIP
- 深潜器钛合金框架结构装配焊接工艺研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doc
- 村两委工作细则汇编.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