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韵堂画余杂记.doc
PAGE
PAGE 6
松韵堂画余杂记
周逢俊
周逢俊,别名:星一、鹄汉。斋号:松韵堂主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龙瑞工作室,北京汉韵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总监。
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活动(部分主要作品):
1996年,作品《榕树闲读》参加迎接“97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
1998年,作品《家在青山绿水间》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书画邀请展”。
1998年,作品《唐人诗意》参加由文化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风景油画展”。
1998年,作品参加首届北京国际扇面展。(文化部主办)
1999年,作品《曙光》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
1999年,作品《黎明》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展并获银奖。
1999年,作品《原上秋风》选入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并获优秀奖。
2001年,作品《唐人诗意》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
2003年,作品《烟山云树》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
2003年文化部举办全国名人书画大奖赛参加评委。
2004年,作品入选第十届美展。
2004年,作品参加第28届国际遗产大会中国书画大展获金奖。
2004年,纪念齐白石诞辰140周年中国美协提名展获金奖。
2005年,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中国山水画?风景油画对比展。
2005年,中国美协举办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2005年,参加中国画创作院《四季家园》全国名家提名展。
2006年,参加中国美协赴印度美术考察团。
2006年,参加中国美协欧洲美术考察团。
个展及联展:
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周逢俊现代水墨山水作品展”。
199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验证实力,中国画家五人展”。
2002年,赴美国洛杉矶举办画展。
2002年,在亚明艺术馆举行“周逢俊国画作品汇报展”。
2005年,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帖近文脉》山水画全国巡回展。
主要著述:
《周逢俊水墨作品集》海南美术出版社。
《周逢俊画集》大8开精装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周逢俊画集》大16开,深圳文化公司出版。
周逢俊《松韵堂诗词?随笔?花鸟卷》
《周逢俊〈松韵堂诗词?山水卷〉》。
《周逢俊水墨花鸟集》大8开。
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周逢俊作品精选》大4开。
《当代名家周逢俊山水精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当代写意实力派画家周逢俊山水画》大连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选入《当代美术全集》及大型画集几十种。
《松韵堂诗、词、赋、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画家美国梦》《我在美国十八天》全国多家报刊杂志连载。
作品在百家美术刊物上发表。发表有散文、诗词。
重要收藏单位:
作品《唐人诗意》由台湾山美术馆典藏。
两幅作品为中南海收藏。
作品《家在青山绿水间》为北京大学收藏。
2005年为国务院会客厅创作山水(中国美协安排)。
作品《满园春盛图》(247×124cm)由人民大会堂收藏(挂在人民大会堂内客厅)。
2005年为中央常委办公楼作画二幅(中国美协安排)。
形俗至,思滞匠生。敛怀岂能放达,气象不显而图穷。境在于蕴营,诚可得意;似在于形蓄,疏能示拙。下笔不囿,清源自有出处。朴者、然也。古人云:虚实相生。虚于实,各有韵致:迷漓疏淡,有无潜显,精妙自在虚灵;幽暝层迭,开合有序,壮美当以实雄。
实地写生者,亦先立意而后图:取山林之势态,揽丘壑之气象,“物为我化”虽形异而意达。笔墨写生者,随意不可囿,而又不可不囿。囿者,形近却显俗;不囿者,景如虚设,主观臆造,滞拙而无生取。山川之大,能攫取其精华者,得于景,融于情,注笔墨以净化形色。方为得自然之妙哉。
开卷尺牍,境阔千里,浑浑然,气象峥嵘者,乃心之境也。故予谓之造境难:眼高者,心有源而滞于笔墨,笔墨穷,韵不足,虽千遍皴擦,终心手不能畅达;笔墨尚形者,虽叠垒成势却竭于心源,亦不能造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笔未必有神。神形兼备者,必两者契合而道生。
凡吟咏,绘事者,不可胸无丘壑,无古人趣。胸有丘壑者,常寄性寓情,故笔底沉雄,韵律高古。远尘嚣,近溪山,观草木之枯荣,赏明月之盈亏,识天人之感同,虽淡泊而志明矣。万物异于形,合于神,归于一,即循于道。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