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语文化漫议.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文化漫议.doc

PAGE  PAGE 7 汉语文化漫议   汉语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汉语文化特色,表现在听说习惯、阅读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上。人们的行为和政府的政策,都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不合乎文化习惯,就会遭到社会的拒斥。至于报刊传媒,更须以这种文化为立身之本,否则就没有吸引力。   汉语多是单音词语,在读音上有自己的特色。独一无二的四声音调(平上去入,后来人声分化,平声区别为阴平与阳平,形成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格律诗之所以强调平仄,就是读音要求形成的。所以,学习汉语的首要环节是朗读。先不管文章的内容如何,前提是读起来要顺溜。所谓文辞优美,不仅是词义雅致,而且包含音素在内,能够读得抑扬顿挫,才能体现出汉语的美感。古人把不好读的文章称为“估屈聱牙”,今人则直言“拗口”,强调的都是读音问题。学相声要从绕口令学起,正是汉语这一特点的体现。文章好读不好读,首先看的是听觉感受,用的形容词往往同“口”、“牙”相关。读音不清楚,被称为“咬舌头”。小声发言,则说成“嚼耳根”。反观我们现在的文章,有几篇注意到了这种读音特色?那种没有平仄、读起来让人憋气的长篇大论,除了平添几分读者的厌恶,能收到什么效果?一篇文章好不好,单纯从形式上而言,先要看能不能读起来“好听”。过去,听乡间小孩早晨朗读,真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受,现在,此景何曾再有?   再进一步,单音词加上平仄关系,使汉语读起来有明显的节奏感。所以,京剧里的开场锣鼓和过门,必须打出节奏来。甚至唱腔中间的拖音,也得人为顿挫变化出节拍来。这同以拼音文字为基础的西方语言表达方式差别极大。汉语不能孕育出西方的歌剧形式,不大适应美声唱法,道理就在这里,这同它的语言本质有关。过去有一种“三句半”。就是特意用末句的突然中断来增强艺术效果的。如果用英语说“三句半”,哪怕是精通英语的辜鸿铭再世也无法说出相应的效果。所以,写文章得首先学会“说话”。要不然,“看上去很美”的文章,张嘴一读就露馅,无法使读者在听觉上形成“自家人”的感觉。   汉字的形体独一无二,方块字本身的架构书写,构成了其他任何语言都不能模仿的书法艺术。尤其是象形的演申变化,使汉语具有追求形象化的鲜明特色。凡是抽象的概念,在汉语里通常都会得到形象化的阐述。有人认为,汉语“丰富而不精深,美丽而不深刻”。这种说法是否恰当,可以讨论,但汉语特别擅长描绘而不大擅长推理,似乎确属事实。近代严复等在受了西学浸淫后感叹中国传统中没有逻辑学,实际上就是对汉语的这一特色有感而发。汉语中缺乏时态、数态、人称变格等语法规则,而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气助态。这些,都影响到汉语的表达方式。   更重要的是,整齐划一的方块字形,给汉语的意思表达创造了独有的条件。例如,汉语特别讲究对仗,排比和对偶在汉语文字中使用得特别普遍。从古老的先秦文献开始,文字表达上就产生了明显的“自然成对”现象,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丽辞》篇,指出在《尚书》和《易经》中就产生了大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满招损、谦受益”等自然对偶句子。到骈体文诞生后,这种对偶排比发展到了极端。尽管唐宋古文运动反对过于追求辞藻对偶,但韩柳的散文,依然保留着大量对偶文字。他们不是反对对偶,而是反对雕琢。遗憾的是,现今有些文章,既失去了骈文的华丽,又失去了散文的自然。英语擅长表达推理,所以有不厌其烦的条件限定,一句话可以写多半页;汉语擅长表达对比,能用短句就不用长句,能用单句就不用复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章,有意无意模仿西式表达,上百个汉字还没说完一句话,采用冗长的定补结构,这本身就会使读者形成无意识的拒斥心理。   优势和劣势向来是共生的,汉语之美,同时也成就了汉语之失。由象形诞生的汉字,词汇极为丰富,可以通过各种组合与语气表达出细腻多样的情感,但却难以反映严谨缜密的推论。“因为……所以……”的句式,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舶来的。节奏和对仗,影响到了国人的思维方式。说话是有节奏的,相应的思维也是串珠式的。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一条线从头串到尾,他们的思维也特别讲究逻辑衔接,从大前提到小前提再到结论连成一线。而汉字是由砖块砌起来的城墙,思维讲究浑然一体,同时又可以轻易地由这一块跳到另一块,中间没有衔接也没关系,不影响人们的理解。汉语的对仗式表达,使中国人多数不擅长逻辑却擅长辩证。所以,英语必须做直线状理解,而汉语则需要做对照状理解。   关于对仗,刘勰的《文心雕龙》认为:“事对为末,意对为先;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就是说,实物的对仗属于末流,意思的对仗则是上乘;两两对立的对仗为优,同义重复的对仗为劣。这种辩证思维,形成了文学上的“赋比兴”表现手法。隐藏在“赋比兴”后面的,是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赋”是铺陈和排比,追根溯源,赋来自于汉字的象形和夸张。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