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源流.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源流.doc

PAGE  PAGE 5 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源流   恢宏、壮丽的大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中国的山水画家很早便意识到更多的想象远比描摹表象更为重要。描摹自然的真实并不能彰显自然天地之大,反而会局限其中。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其中“气韵生动”位居第一,以气韵为先,备受后人推崇。从公认最早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起,山水画的发展便是以一种表达的面目出现。而早期的山水无论是山石体积还是轮廓结构完全是以线条协调画面,形成装饰性很强的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的出现是绘画史上的重要转折,它开拓了“水墨化”,也是山水画利用皴法表现的开始。作为山水诗人,王维对禅宗的颖悟使他在水墨史上举足轻重,奠定了水墨山水的基础,他强调“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以水墨代替色彩,这时,皴法的程式化意味并未确立,但却有了最早的雏形。   具体明确的皴法确立一般公认为始于五代的荆浩。荆浩因躲避战乱隐居在太行山的红谷,自号红谷子。他不仅擅画北方地区崇山峻岭,峰峦叠嶂,而且总结唐代山水画成就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写成著名的《笔记法》,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他的《匡庐图》中可以看到大山大水的全景处理手法。依山形结构,从上至下攒簇成皴,这种皴法显现山形土石相交,巍峨雄壮,对他的学生关仝及后学李成、范宽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山水画中,所有的表现手段趋于程式化。当那些经典画作被代代相传时,其表现手法也被因袭下来。皴法也是如此,皴法的表现样式便是在因袭与革新中日渐多样化的,并更加具有表现性。不同的皴法在史家的眼中也成为划分山水画派系的重要参照。   清代唐岱首先研究了皴法的起源及发展。“李思训用点攒簇,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劈皴也。王维亦用点攒簇成皴,下笔均直,形似稻谷,为雨雪皴也,又谓之雨点皴。二人始到其发,厥派遂分。李将军为北宗,王右丞为南宗。”(《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版,第754页)南宋四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从李将军处得笔法,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则由五代董源处派生出来,后又有独家面目。   然而由于天地之大,山川样式的多样,故而应用的皴法也随之变化,作画时也会因性情因素、用笔习惯、观察山水形势的异同而又派生出解索皴、卷云皴、荷叶皴、乱柴皴、马牙皴、鬼脸皴、雨点皴等等。这些皴法不仅被看作某个派系的标志,而且也会带给人丰富的美感享受。   皴法,看似用笔简单,但简单之中墨色富于变化,变化的墨色在画面之中呈现出一种韵律之美。披麻皴能够使山体内部空间得到舒展,显现秀润空灵的气韵,又不失平淡天真之感,备受诸家推崇。董源的《潇湘图》就用此皴法,对后人影响很大。画面平淡天真,有逸趣,也正是元代文人追求的隐匿田园的生活状态,因此元代画家纷纷效仿。大披麻笔大而长,写法连廓带皴浓淡交融,一气呵成。巨然的《秋山问道图》是大披麻的代表。小披麻皴小而短,写法先起轮廓,层层加皴,由淡至浓,方显厚实耐看。小披麻皴后人学习很多。大量临摹沈周的画作,感觉沈石田皴法也由小披麻变来,只是用笔较方,显得干练凝重。另有清代僧人髡残也由此而来,笔法更苍,笔锋更散,画面的苍茫浑然之气令人欣羡。由此可见,笔法也随人意,根据作者喜好、习惯加以变化,“自然”与“我”融为一体。   由披麻皴派生的荷叶皴叶筋自上而下,四面散放至山脚处开,微接地气,悠长的意味也体现出线的变化气势。表现出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景观特色。在石涛的作品中,常常看到荷叶皴的应用,呈现的是线的变化,形的美感,再加上少许色彩的运用,让人不禁佩服。   云头皴如发髻盘卷,细线干笔,笔笔力筋,有强烈的形式感。在《芥子园画谱》中,有一幅云头皴的小品,觉得古人想象奇特,哪里有这般石头?后来,又看过郭熙的《早春图》,枝权努力伸展,形如蟹爪,山形便有云头皴的影子,而画面一切元素相加,便和谐地展现出万物舒张复苏的早春景象,云头皴的山配以蟹爪树的形真是恰到好处。   折带皴是倪云林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样是从董源的皴法演变而来。折带皴如腰带般缠绕而后扁笔转折,结构方,层层叠加,干笔渴墨,为倪氏画作平添几许萧疏之气。而后人评论元四家时曾认为只有倪云林的作品可被称为真正的逸品,画面疏落空旷,与折带皴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解索皴与长披麻同类。它先为绳索,后解拆,不像长披麻悠悠扬扬,而是绳索般挛挛曲曲。此皴法,王蒙偶尔为之。乱柴皴如柴枝乱叠,有枯枝折断之感,气势率直,又如柴经秋霜,很有沧桑感。在古画中真正见到乱柴皴的用法很少,翻看《芥子园画谱》,仅有小品构图一幅,并称“诸家皆偶一为之,难专署一人也”。   牛毛皴与小披麻皴接近,后者侧锋用笔稍随意,前者用中锋笔意,渴笔淡墨细细密皴,再加以焦墨聚散醒之,王蒙善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