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沈从文也曾很傻很天真.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从文也曾很傻很天真.doc

PAGE  PAGE 3 沈从文也曾很傻很天真    文坛已无沈从文。这样的天才,也许是百年人间的奇遇。    我在1993年间,曾经疯狂地读他的传记、研究他的作品。手上这本《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再版,凌宇著)因为开本和封面都比较舒服,感觉也庄重几许。再读。    读到沈从文“青春期”这一部分,觉得有趣,也有了以前没有的感慨。    沈从文第一次从军解甲后,为了生计(其时,沈家已经中落),不得不离开凤凰城,来到芷江谋求出路。当然,沈家庞大的亲属圈不会让这位昔日的少爷穷途末路的,他的由县长任上下来的五舅很快又干上了警察所的所长,16岁的沈从文已经在军队里锻炼得有点儿“混得开”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被舅舅招到身边工作。一个外乡来的毛头小子,竟然在警察所里干得风生水起。后来警察所兼管税务后,沈从文负责收“屠宰税”。想想,一个嘴角还没长须的小子,每天端着账本,在芷江城里走动,多威风。那些屠户们个个见了敬三分。因为沈家当日的影响力,在湘西地界上,沈从文要混口饭吃,并且吃好,显然不是问题。再到后来,城里多个显赫人家相继看中了他,要把他拢为快婿,甚至要他随意挑选,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偏偏这个时候,沈家少爷的青春期到了,他不想那样干。原因是,他已经迷上了一个女孩子了(见面后居然有了“身体反应”,开始魂不守舍)。但是,这注定了是一场骗局――因为一个姓马的私生子的“牵线”,理由是“我姐姐想约你去家里玩”,沈从文去了,并且上了心。难怪,这时的沈从文已经是发育正好的青年了,看到了“姐姐”,并且“很有感觉”。也许那就是“爱情”的萌动,他勇敢地拒绝了母亲和各路贤达的提亲,他心里只有那个姐姐。可是,他自己也糊涂了,那个姓马的小子开始亲近他,并且老向他借钱,最后,把沈从文身上保管的母亲卖地的钱弄丢了1000多元(不知道现在市值几何)。实际上,那是沈从文的青春期反应而已,他被姓马的小子以“姐姐”的名义骗了,“姐姐”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而小沈却在青春期的夜梦中把“姐姐”当作了可以“泡”上的人儿。    事情的真相是――因为情迷心窍,沈从文落进了那个小马的圈套。    如果仅此而已,那也是一个笑话而已,偏偏沈从文当真了,他觉得无脸见人,那1000元钱对败落的沈家来说,是笔大数目了,沈从文觉得对不起母亲,所以他悄悄地离开了芷江(按现在的话说是“自动离职”、“离家出走”),开始了下一步的漂流。    因为沈从文是个大人物,所以这么个青春期的小事件也变得非同寻常。事实上,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沈从文来了。    后来的沈从文自称为“乡下人”,不小心的话我们容易认为他是乡巴佬出身,事实上不是的。生活在凤凰城里的沈家少爷,少年时代的生存环境是相对优越的(时常跟着大人到乡下收租,获取许多乡村生活经验)。哪怕后来因为父亲、兄长离家,家道败落,进入青春期的沈从文,也得到了平常人家所不能得到的际遇。他可以随意选择参军,顺利谋求职业,甚至流浪过程中,在常德的旅馆门口“一抬头”就遇见了表哥黄玉书(黄永玉之父),一起混了大半年(黄玉书在此等待工作,由父亲定期寄钱安置)。一个曾经的贵户人家,哪怕败落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此时的沈从文,不由自主地因着家族影响的惯性走,他个人“往外”的愿望也在推动着他。天时、地利、人和(沈从文的性格乖张,聪慧好学,给官员贤士打下手又十分“醒目”),使沈从文一边体验家道败落的辛酸,也一边度过了危险的青春期。    这沈从文都有这么一段逸事,现在的青少年犯点错,也许是他们成功前的必经过程也说不定吧。    责编/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