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城隍庙及河南府城隍庙的保护.doc
PAGE
PAGE 6
浅谈城隍庙及河南府城隍庙的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9.1 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37-02
我国古代,有城池的地方就有城隍庙,在古人心目中他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的信仰、观念源自于道教,其后与儒教结合并相互影响。城隍神则是那些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他们是备受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人们对英雄圣贤的纪念与崇拜。那么城隍以及城隍神、城隍庙的起源与发展又是怎样的?下面我将进行浅要的论述。
“城隍”《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城隍”一词连用,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这个名词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复於隍,勿用师”???《易经》中又言:“城复於隍,其命乱也”,在这里所说的“城”是指“城廓”、“城壁”、“城墙”,“隍”则是“城堑”,指城外护城的壕沟,也就是指“护城河”,“城隍”的意义就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其意是指如果城墙倾覆时,是为乱兆,为政者应应息武止戈,不可穷兵牍武。在《礼记》中则记载:“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句中即说明了古时的天子有八种重大的祭祀活动,此蜡祭包含“先啬”、“司啬”、“农”、“邮表??”、“猫虎”、“坊”、“水庸”、“昆虫”等八类。郑玄注:“水庸,沟也。”,《陔余丛考》卷三十五:“水则隍也,庸则城也。”,所以城隍是由“水庸”神演化而来,由城池的守护神而变成了城市的守护神,人们将城隍视为保护地方的守护神。
约在南北朝《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南朝梁军包围,梁军以荻洪截断水路供应,形势危急“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v。须臾,冲风?_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这是关于城隍神显灵护城的最早记载。
“城隍庙”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在上古时代,只有天子可以祭祀城隍,当时祭祀的方式只筑土坛,并无塑神像或建庙,且每年有春、秋二祭,清孙承泽撰的《春明梦余录》中说:“芜湖城隍庙,建于吴赤乌二年(西元239年)间……”,是有关城隍庙中最早的记载。由汉代开始,城隍的祭祀活动不断提升。唐代祭祀城隍主要为求晴祈雨、招福避祸、禳灾诸事。同时出现了祭城隍文,撰文的不乏著名人士,唐开元五年(717)张说首撰《祭城隍文》其后张九龄、许远、韩愈、杜牧、李商隐等文人都有撰祭城隍的文章。李阳冰、段全纬、吕述等撰有“城隍庙记”杜甫、羊士谔有“赛城隍诗”等.
五代的唐愍帝清泰年间,城隍被封为王爵,各地尊称为“城隍爷”。
到宋代,由于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故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极为信奉城隍爷,封京师城隍为“帝”,开封、临濠、东河、平涤四地城隍为“王”,各府城隍为“威灵公”,各州城隍为“绥靖侯”,各县城隍为“显佑伯”。洪武三年,朱元璋再度下诏,封京师城隍为“都城隍”、府之城隍称为“府城隍”;县之城隍则称为“县城隍”,此时城隍神谓和朝廷官制相仿。
清代同时也订出祭祀的礼仪,对城隍推祟之至,也让城隍成为协助人间官吏的重要阴间力量。雍正二年春秋二祭时,风雨雷雨之神位置于祭坛之中,当地山川之神居右侧,城隍爷则位左侧,祭祀之礼后,并共同奉祀于城隍庙内。各级地方官吏上任就职之前,则须先至城隍庙上香,在每月的朔、望之日也须至城隍爷前上香,一方面表示对城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希望城隍爷也庇佑众生,也能以其神灵协助其处理地方事务。
由此可见对城隍神祭祀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发展的广泛性与深入性。
河南府城隍庙及保护状况
河南府城隍庙,位于今洛阳市老城西大街西段北侧。座北朝南,原占地一百二十亩,(约8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以此为:正南辕门三间,山门三间,(山门内侧东西两边原塑有马童牵引的泥马两匹。现已无存)南戏楼三间、六角石柱亭一座、北戏楼三间、卷棚三间、威灵殿五间以及殿前两庑配殿各六间、后殿(寝宫)七间上下两层,六角石柱亭两侧有东西厢房十二间。
一座城隍庙里有两座戏楼,在全国现存的城隍庙中是很少见的,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河南府城隍庙的规模之大及规格之高!
该庙始建年代不详,据明武宗正德庚午年(公元1510年)五月所立的河南府重修城隍庙碑文记载:“正德丙寅,章山沈公来守是邦。顾苗貌秃然……,亟力图立,出帑若干,率所部之响义者共其役,再阅寒暑,厥而告成,栋宇壮丽,一日改观,是以妥神之灵而慰吏民之望。”由此推测该庙至迟建于明初。后该庙经过(据现存碑刻记载)明崇祯以及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当时整体布局保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