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追求有效的导入:对《洗衣服的学问》导入设计的两次改进和分析.doc

追求有效的导入:对《洗衣服的学问》导入设计的两次改进和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追求有效的导入:对《洗衣服的学问》导入设计的两次改进和分析

洗衣服的学问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邹晓东 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有时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系统,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将决定其功能和效益。”追求有效的导入,体现了我们从教学环节入手,通过优化组成课堂的每一个结构,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视角。不同的导入教学,会影响课的不同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始于有效的导入教学。 一、科学课有效导入的追求 孔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导入就是要让学生进入“愤”“悱”之态。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教学,“愤”“悱”之态就是卷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前状态,或叫准备状态。因此,有效的导入,一要在情感、兴趣、态度层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迅速调整学习心理、状态,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二要在认知层面上引导,让学生能围绕探究问题,积极调动前概念认识,为从已知到未知,做好经验的、思维的准备。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主体部分教学,为他们后续顺利、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第一次导入教学:忽视学情研究,遭遇集体“失语”。 第一次导入教学实录: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洗过衣服吗? 生:没有。(多数学生众口一词) 师(尴尬的):那么生活中,你知道我们的衣服上会沾染哪些污渍呢? 生:泥巴、血迹、颜料、汗渍、墨汁…… (师逐一板书) 师:哦,有这么多污渍啊!那么,你妈妈通常是怎么对付这些污渍的呢? 生一:不知道 生二:洗衣粉。 师追问:还有谁能说说吗?或者对于洗衣服你有哪些问题呢? 生:(惘然)…… 师(无奈):其实啊,在洗衣服中,不光可以用洗衣服洗还可以用肥皂粉洗(生惊讶:肥皂粉?),对呀,这里面还藏着好多学问呢!(板书课题) (进入教学主体部分) 师:那么,洗衣服的时候究竟是用洗衣粉洗还是用肥皂粉洗效果好呢? …… (进入实验设计教学) 分析: 教师开场以谈话导入,本意是想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在交流中引导发现问题,引入“对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进行探究”的对比实验教学。这一设计的基础是“假想学生具有一定的洗衣服的感性经验或知识”。然而学生的“没有”、“不知道”等直率的回答,证明了这种“假想”其实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当教师一次次被至于尴尬境地的时候,教学的进程自然也不能在学生发生认知冲突的矛盾中推进,而只能在教师的“自问自答”中尴尬前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是教师局限于教材的叙写,对当前学生的生活缺少研究、缺乏了解所致,即忽视了学情研究。据我们了解,多数学生对于洗衣服的认知,仅仅是知道洗衣服通过洗衣机来洗,至于用什么洗涤剂,知者寥寥,甚至较多学生不知妈妈在洗衣服中所起的作用,更别奢谈其它更多洗衣知识了。这虽令人感慨,但却是一个无奈而不争的现实。对洗衣生活感性经验的匮乏或缺失也必然导致学生的“失语”,也最终会影响后续教学中他们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及操作方法。 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第二次施教的改进策略,就是要给学生的生活经验“补课”,要将今天科学课上所探求的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1]有效地导入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新知的建构才有基础、才有根源。怎么补?我们提出在导入环节中,增设一步,让学生来尝试洗涤带有不同污渍的“手帕”或“红领巾”,以帮助积累感性经验,在洗涤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并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奠定设计及方法基础。 三、改进后的导入教学:忽视环节特性,导致结构“失衡”。 第二次导入教学实录: (课前8个学习小组的桌上:各放有两盆清水,一盆供洗涤,一盆供清洗。准备洗衣粉、肥皂粉、84消毒液、洗洁精等常见的洗涤剂;准备若干沾有血迹、墨汁、颜料等不同污渍的布条若干。) 师(谈话):同学们,洗过衣服吗?或者看过妈妈洗衣服吗? 生:没有。 师:今天,想亲身来体验一下洗衣服的滋味吗? 生:想!(异口同声,情绪热烈,充满期待。有几个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动手了,被老师制止了。) 师:好。这堂课上,我们就先来洗洗试试。在你们的桌上……(教师介绍材料)下面老师提出几个要求(屏幕出示):1.根据布条污渍,从中选择洗涤剂进行洗涤,允许多次尝试,观察比较洗涤效果。2.洗涤时,不要大声喧哗、吵闹,注意尽量不要将桌子溅湿。3.…… 生小组操作。(非常兴奋。一些同学一会儿使用洗衣粉,一会儿用肥皂粉,不时发出感叹声。也有几个学生游离于教学。) …… (操作活动结束,进行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洗了什么污渍?怎么洗的?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生一:我洗的是墨汁。我用洗衣粉洗,颜色慢慢淡了,我用肥皂粉洗,效果差不多。 生二:我也是洗的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