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家庭暴力侵害的法律干预--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家庭暴力侵害的法律干预--毕业论文

PAGE  PAGE 15 浅谈家庭暴力侵害的法律干预 【内 容 摘 要】家庭暴力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公害,已被《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明文禁止,但因其含义界定、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机构等方面的立法不明,导致近些年家庭暴力力有增无减。对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试图从立法角度就家庭暴力侵害的干预作一些探讨,以期立法的完善。 【关键词】家庭暴力 侵害形式 法律干预 家庭暴力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已成为当代世界性社会公害。西班牙《世界报》2005年11月23日消息,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每18秒就有一名妇女受到虐待。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少五分之一的受害者惨遭家庭暴力的毒手。① 2003年,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为家庭暴力而解体。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事实上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② 现笔者就对家庭暴力侵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暴力含义及特征 因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基于婚姻关系的夫妻之间,本文谈及的主要是夫妻间家庭暴力。1993年12月《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指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而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争对妇女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 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含义界定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比较国际、国内对家庭暴力的内涵,可知国际社会对家庭暴力设定范围相对较宽,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以及心理情感等精神暴力。而我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将家庭暴力限定为作为形式,即殴打、捆绑等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因其范围太窄,其含义应予扩张,即包括身体伤害行为、性暴力和精神暴力。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受害者大多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因传统观念影响,加之目前对家庭暴力打击力度不够,使家庭暴力有其独有的特征。 1、隐蔽性。通常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是家庭内部事务,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传统“家丑不可外扬”观念影响,受害者往往忍气吞声,不到忍无可忍地步,不愿张扬。大多数人都认为家庭暴力涉及家庭隐私,不便直接过问,导致许多邻居甚至警察对此充耳不闻,致使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 2、严重的危害性。家庭暴力不仅伤害了受害人身体,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性格扭曲,甚至精神分裂。大而言之,家庭暴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 3、发生的周期性。家庭暴力的发生有其周期性。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紧张情绪的累积阶段,家庭暴力的爆发阶段,施暴人道歉双方重归于好后的平静阶段。受害者对施暴者表现出的悔恨充满希望,一次又一次地期待施暴者会有所改变,但事实并非如此,暴力行为往往是周期性的重复。 二、家庭暴力侵害的表现形式 家庭暴力侵害主要表现为身体暴力、性暴力和精神暴力等积极作为或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伤害行为。伤害行为是指通过殴打、捆绑、残害等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通常家庭暴力只构成轻微伤且不易被人发现。少数情节严重的可构成轻伤甚至重伤,对施暴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北京的“妇女热线”在1995年对30位家庭暴力受害者作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后发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均为妻子,施暴者都是丈夫,家庭暴力的发生与文化程度高低、职业类别、婚前婚后等无关,换言之,家庭暴力是跨文化水平、跨职业行业的普遍现象。③调查显示,61%的孩子在家中挨过打。此外,经常遭受家庭暴力与未成年人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显示,他们在犯罪前曾经被家人“经常打骂”的有16%,被“赶出家门”的有6%。“家庭暴力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是心灵创伤和行为扭曲,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和攻击性行为。”④ 家庭暴力之所以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因为它会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之一。据江苏省妇联权益部对 南通监狱女子分监1477名女犯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237个女犯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其中125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93人长期受丈夫的殴打、虐待;62人因抗拒家庭暴力犯故意杀人罪。⑤ 由此可知,殴打等伤害行为是家庭暴力中主要的最经常发生的表现形式。 2、虐待行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