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及从多角度去写事物,有很大的帮助。一、品味语言,发现写作秘诀:教学片段: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指名朗读,讨论:“你喜欢这几句话吗?”2.指名美读后齐读。3.交流讨论:“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有的说:“因为这几句描写得十分细致,写出了叶子的特点。”有的说:“这些描写突出了叶子多、密的特点。”我顺势进行引导:“你们是从哪些词中读懂这些特点的?”学生说:“从‘铺’和‘不留一点空隙’可以看出爬山虎的叶子多且密。”4.我再引导:“作者笔下的爬山虎还有别的特点吗?”有的说:“从‘一顺儿’和‘均匀’可以看出爬山虎叶子铺得整齐均匀。”有的说:“我从‘漾起波纹’也看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得很有规律。”我满意地点了点头。5.学生再次朗读句子后,我把话锋一转:“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叶子写得这么好呢?”学生一时无法回答,这是我意料之中的。我再引导:“还记得上学期曾学过叶圣陶的一篇美文《茶花》吗?”学生的记忆被调动起来,纷纷背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生动形象的语句。我再出示《荷花》的2、4小节,让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一遍,并要求边读边想想两篇文章都写得这么好,叶圣陶到底有什么秘诀。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学生陆续发现了问题:有的说:“我发现叶圣陶之所以能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经过了细致地观察。”我及时点评:“对呀,没有真实地、细致地观察怎么能写得这么详细、生动呢!这是叶圣陶写作的第一秘诀”。有的学生经过启发,立即说:“第二个秘诀是是想象。你看,他写荷花:看着看着,他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接着是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而写爬山虎的叶子时,他说‘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这些都是作者由眼前景物所产生的想象。”还有的说:“我认为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喜爱之情来写这些植物的,这应该就是叶圣陶写作的第三个秘诀吧。”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真棒,真实情感地投入的确是写作成功的决定因素。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发现的叶圣陶写作的三个秘诀。”“一是──“细致地观察。”“二是──“丰富的想象。”“三是──“真挚的情感。”6.“希望同学们课后去观察身边一种事物,试着写一篇情浓意真的观察日记,行吗?”“行!”同学们自信地响亮回答。二、动作演练,领会语言妙处: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第四自然段细丝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让学生在有关的语句上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时,学生开始寻找到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细细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观的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而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想到了用肢体语言来展示。课堂上,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手臂当作爬山虎的茎,手指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把课桌当作一面墙。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再经过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我这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肢体语言来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简笔画,肢体演示,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自我发现中寻???独特的认识、感受,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快乐。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使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欣喜地发现了叶圣陶的“秘诀”,有了这三个要素,何愁学生写模式化、概念化的虚假作文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预售商品房交付中的相关问题(徐乐德).doc
- 《大家庭里的成员》参考教案_21410.doc
-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1.doc
- 《大雁归来》导学案设计.doc
- 《大小猫洞》说课稿.doc
- 《大风车》教学实录.doc
-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说课稿.doc
- 数字图像处理例题分析.doc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陈刚.doc
- 《奇妙商店》教学设计.doc
- 师缘主题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偏好MOEA_D算法的气发动机多目标优化标定研究.pdf
- 师范技能课件比赛一等奖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生初中美术说课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技能课件图片素材库最新完整版本.pptx
-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师范生技能大赛PPT课件语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扭矩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pdf
- 1.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高二数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 师范文化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