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清热剂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第四章 清热剂 要求: 1、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3、熟悉竹叶石膏汤、凉膈散、苇茎汤、玉女煎、葛根芩连汤。 4、了解左金丸、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清热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属八法中的“清”法。 1、药物: 清气分药:石膏、知母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 清热凉血药:水牛角、地黄、丹皮 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白头翁 清虚热药: 青蒿、地骨皮、银柴胡 ;2、功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滋阴透 热。 3、 适应证:里热证。 特点:以无形之邪热弥漫为主。热盛、津 伤、耗气、动血为病机特点。 症状: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引饮,烦 躁,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脉数。 ; 二、适应范围及分类: ? 外感:外邪化热入里,温热疫毒直中于里 里热证 内伤:七情过激,五志化火 阳盛则热 阴阳平衡失调 阴虚生内热 ;实热证 病变阶段: 热在气分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热在营血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病邪特点:火毒为病 清热解毒 凉膈散 热邪部位:脏腑热证 清脏腑热 导赤散 虚热证:热病后期,灼伤阴液,余邪未尽 清虚 热 青蒿鳖甲汤 ;三、注意事项: 1、掌握应用原则:表证已解,里热 已盛,尚未成腑实者。 2、辨清热证的性质、阶段、部位、 虚实。 3、辨别热证的真假。 4、配伍醒胃和胃之品。 5、使用反佐用法。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伤寒论》 ;; 《温热经纬》:“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气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一、主治: 阳明经热盛(六经辨证) 肺胃气分热盛(卫气营血辨证) ;主症:大热、大汗、大烦渴、苔黄燥、 脉洪大。 兼症:神昏、谵语、肢厥。 (四大一黄症为主) 病位:肺胃 病机:肺胃热盛,灼伤津液,未成结实。 二、治法:清热生津。 ;三、方解: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肺胃之热 寒能清热,辛能解肌 透热外出 生津止渴 知母 苦寒质润,清热养阴 粳米、甘草 益胃护津,缓和石膏寒凉沉 降之性、 以防寒凉伤中之弊。 l??用药特点:甘寒质润,清热不伤津。;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大一黄症。 2、石膏用法:生用,打碎先煎,用 量30~60克。 ?????3、加减: 暑热证加人参; 消渴证加天花粉、石斛; 牙龈肿痛 加大黄。 ; 4、现代用于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 出血热、风湿性关节炎证属气分热 盛者。 5、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血虚发热;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