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6 液体制剂新
液体制剂;Learning Objectives;Ⅰ、概述;
溶液剂
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
溶胶剂
非均相液体制剂 混悬剂
乳剂;溶剂与附加剂;水:无机盐、有机药物、生物碱盐甙类、糖类、蛋白
质等-使用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不稳定;附加剂
1、防腐剂
重要性:染菌限量检查-1ml液体制剂含菌量不得超过100个,真菌数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个。
防腐措施:制剂加入防腐剂、生产具备GMP,使用过程需注意。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养分、温度、pH。
杀菌剂和抑菌剂
防腐机理:杀灭微生物繁殖体(蛋白变性、表面活性使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芽孢不能发育而死亡。;分类:
1、酸碱及其盐类:苯酚、甲醛、苯甲酸(盐)、硼酸(盐)、山梨酸(盐)等。
2、中性化合物:苯甲醇、三氯叔丁醇、氯仿、挥发油等。
3、汞类化合物:硫柳汞、醋酸苯汞、硝酸汞等。
4、季胺类:度米芬等。;常用防腐剂
1)羟苯烷基酯类or尼泊金类 Parabens:性质稳定、酸碱中均可使用(但酸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强,碱性中酚羟基解离而降低),常用甲、乙、丁酯,配合使用,浓度0.01~0.25%;使用注意点-与Tween、PEG络和而增加溶解度遇铁变色,塑料能吸附本品。
2)苯甲酸(钠)Benzoic Acid Sodium Benzoate:溶解度大(0.29%),酸性环境中防腐效果好,用量0.03~0.1%(pH超过5时用量应大于5%)。;3)山梨酸Sorbic Acid:光氧气水中均不稳定,应与苯酚或没食子酸合用(增加其稳定性),适用pH值为4。
4)苯扎溴铵 Benzalkonium Bromide:新洁尔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碱中稳定,使用浓度为0.02~0.2%。;2、矫味剂
掩盖和麻痹味蕾
Sweet agent:糖浆、甜菊甙、糖精钠、阿司巴甜(阿司帕坦)
Spices flavers:香精和香料(天然和人工合成)
胶浆剂: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与甜味剂合用
泡腾剂:产生二氧化碳的酸碱系统与甜味剂和香精香料合用;3、着色剂
改善制剂外观、区分制剂浓度与用法等
天然色素:无毒植物性和矿物性色素
人工色素:含有毒物质,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用量不宜过多。;Ⅱ、增加溶解度的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4、使用潜溶剂(cosolvent):乙醇、甘油、丙二醇、PEG等单一或几种与水组成混合溶剂系统
5、加入增溶剂(solubilizing agent):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使用时注意:药物的性质
增溶剂的种类
加入的顺序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药物;混悬剂 Suspensions;①难溶性药物制备液体制列;
②制成水溶液后不稳定的药物
③味道不适的药物: 服用氯霉素溶液剂易恶心呕吐,可将其衍生为不溶性药物后制成混悬剂
④ 两种溶液混合使得药物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
⑤为产生缓释作用
毒药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中药物分散不均匀,
剂量不易准确;质量要求:;(一)微粒的沉降
(二)微粒的成长
(三)晶型转变
(四)微粒间的斥力和范德华引力
;沉降原因:微粒密度大,重力作用
Stokes定律:理想状态下沉降速度V(cm/s)
r:微粒半径(cm)
?1-?2:药物微粒和介质密度差(g/ml)
?:分散介质黏度(g/cm· s);增大介质粘度,降低微粒聚集速度
被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间聚集或晶型转变
或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增加稳定性
;1 低分子类:甘油、单糖浆
2 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HPMC,PVP
3 树胶类:阿拉伯胶(5~15%),西黄耆胶(0.5~1%)
4 硅皂土
5 触变胶
?
;具有触变性
等温互变
凝胶────── 溶胶
触变性可使混悬剂中颗粒稳定分散于介质中,而不聚集沉降
Examples:
1 2%硬脂酸铝在植物油中形成触变胶,作为油制普鲁卡因苄青霉素注射液的助悬剂。
2 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1:0.8~1.2) ;混悬液中同种微粒的大小微粒共存
小微粒溶解度大
粒径r~溶解度s关系:Ostwald Freundlich方程
σ:两相界面张力
M:分子量; r小和 r大相差越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