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_新2550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_新25509

PAGE  PAGE 11 南方医科大学 教 案 2006.9.4 — 2007.1.26 第三学年 5 学期 所在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系、教研室 中医内科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授课对象 中西医结合本科2004级 授课教师 粱东辉 职 称 副教授 教材名称 中医内科学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各论 鼓胀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2006.10.24~25授课学时4教学目的 与 要 求1.掌握鼓胀的概念及特征。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2.熟悉鼓胀主要成因、诊断要点。熟悉晚期危重症的转归及治疗 3.掌握鼓胀病机、辨证要点、及其与水肿、积证、痞满的鉴别。 4.掌握鼓胀各证型的辨证施治。熟悉逐水剂临床应用要点。基本内容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介绍鼓胀的定义, 源流及范围。15分钟 2.讲解鼓胀的病因病机。明确鼓胀的病因、病性、病位以及转归预后。25分钟 3.详细讲解鼓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分型证治。100分钟 4.简介鼓胀的预防调摄及临证备要。20分钟重 点 难 点重点:1.鼓胀的基本概念及特征。鼓胀的主要成因、病理特点和辨证要点。 2.鼓胀的治疗原则及分型证治。 难点:1鼓胀各证相互间的联系、转化关系及后期寒热虚实错杂的辨治原则。 2.逐水剂临床应用。 3.鼓胀重症的救治主要教学 媒 体1、多媒体Powerpoint 2、典型病人的照片 3、板书 主 要 外 语 词 汇Tympanites Cirrhosis of liver Ascites Liver palm Spider angioma (vascular spider)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近10多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包括: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与治则?、老中医经验:的整理?、有效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单体成分) 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优势?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1、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21世纪课程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供中医等专业用)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10月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课后体会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概 述 】 (一)定义: (二)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定 义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本病反复迁延,久治难愈,晚期可见吐血、便血、昏迷等症。 特征: 腹大胀满 绷急如鼓 皮色苍黄 脉络显露 鼓:他觉证状 胀:自觉证状 (示意图)属中医四大难治症之一。 病 名 沿 革 本病文献中名称繁多,如水蛊、蛊胀、膨脖、蜘蛛蛊、单腹胀等。 鼓胀病名,首见于《内经》 “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名水蛊也。” 明·李中粹《医宗必读》“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之殊。鼓胀者,中空无物,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 明·戴思恭《证治要诀》“盖蛊与鼓同,以言其急实如鼓,非蛊毒之蛊也,俗称之膨亨,又谓之蜘蛛病。”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胶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与感染“水毒”有关。 李东垣主脾胃虚弱生寒,他提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朱丹溪认为是由于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之故。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或饮酒过度,都是鼓胀的原因,明确指出“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喻嘉言则认为癥、积块,日久可转为鼓胀,其病机不外乎气血水瘀积腹内。《医门法律·胀病论》:“胀病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