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的繁殖器官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器官2

第五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stamen)由花丝(filament)和花药(anther)两部分组成,成熟花粉囊内有花粉粒(microspore),花药成熟后,花粉囊的壁破裂,花粉粒散出。 一、花药的发育 雄蕊是由花芽分化形成的雄蕊原基发育而来。最初的雄蕊原基由于顶端分裂较活跃,形成花药的原始体。;;花粉囊;原表皮 表皮 孢原细胞 内方其它细胞 药隔及其维管束 ;二、小孢子的形成; 前期Ⅰ: 中期Ⅰ:同源染色体移向赤道面,纺锤体形成。 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Ⅰ:染色体到达两极,重新出现核膜、核仁,形成二个子核。;前期Ⅱ: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Ⅱ: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 后期Ⅱ: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处分离,由纺锤丝牵 引移向两极。 末期Ⅱ:移向两极的染色单体各形成子核,并各 形成子细胞。;植物细胞减数分裂显微形态图;⒈形成单倍体的精细胞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细胞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受精卵),恢复了染色体数目,从而保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⒉同源染色体上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使遗传物质发生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三、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二细胞花粉粒显微结构;三 细 胞 花 粉 粒; 成熟花粉粒有内、外两重壁。外壁质地坚硬,缺乏弹性,主要构成物质是孢粉素。并含有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素和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在花粉粒外壁上,常有一些孔和沟槽,称萌发孔、萌发沟。 内壁较薄,有弹性,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组成。;成熟花粉粒;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花粉败育: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 不能起到生殖的作用。 雄性不育: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 成为崎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 称雄性不育。 ;第四节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珠柄 珠被 珠心 珠孔 合点;胚珠的发育;合点;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一)大孢子(单核胚囊)的发生 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发生在胚珠珠心表皮下方的孢原细胞。 ;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过程,可能有三种情况: ⒈ 单孢型胚囊(蓼型或正常型) ⒉ 双孢型胚囊 ⒊ 四孢型胚囊(贝母型) ;胚囊母细胞;双孢型胚囊的发育;胚囊母细胞;卵细胞1个 助细胞2个 中央细胞1个[极核 2个或次生核1个] 反足细胞3个到多个;单核胚囊; 1.卵细胞(egg cell) 高度极化的细胞(近珠孔端的壁较厚,近合点端逐渐变薄,最后消失)。 2.助细胞(synergid) 和卵细胞合称卵器。也是高度极性的细胞,壁的特征同卵细胞,另外,其珠孔端细胞壁上有丝状器。助细胞的功能有:① 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② 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③ 为花粉管进入和释放内容物的场所。 ; 3.中央细胞(center cell) 胚囊内最大的细胞,细胞高度液泡化,它是胚囊营养物质贮藏的场所。同时,能从周围珠心组织内吸取营养物质。 4.反足细胞(antipodal cell) 胚囊中变异最大的一群细胞,常形成“合胞体”。能吸收珠心组织营养物质,并转运给胚囊。 ;第五节 开花、传粉和受精;(二)风媒花和虫媒花 ⒈风媒花:风媒植物的花常成穗状花序、葇荑花序;能产生大量花粉。划分质轻、干燥、表面光滑,常为雌雄异花或异株,不具香味和色泽。 ⒉虫媒花:常能产生特殊气味吸引昆虫;常产生蜜汁;花大而显著,花粉外壁粗糙。 ⒊其它传粉方式:如水媒和鸟媒。 (三)人工辅助授粉;三、受精(fertilization) (一 )花粉粒的萌发 花粉管落在雌蕊柱头上,经过与雌蕊柱头相互识别,亲和的开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