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大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题目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PAGE 10
PAGE 9
附件:毕业论文格式范本(正稿提倡双面打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名
姓 名:
学 号:
入学时间:
所在分校:
指导教师:
年 月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引子……………………………………………………………………1
一、一级标题…………………………………………………………1
(一)二级标题………………………………………………………………页码
(二)二级标题………………………………………………………………页码
……
二、一级标题…………………………………………………………页码
(一)二级标题………………………………………………………………页码
(二)二级标题………………………………………………………………页码
……
三、一级标题…………………………………………………………页码
(一)二级标题………………………………………………………………页码
(二)二级标题………………………………………………………………页码
……
四、一级标题…………………………………………………………页码
(一)二级标题………………………………………………………………页码
(二)二级标题………………………………………………………………页码
……
参考文献………………………………………………………………页码
摘 要
(空两格)内容
(空两格)关键词:XX YY ZZ
英文题名
Abstract:
Key Words: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引言
(编者说明:为表明脚注和参加考文献格式,模板中正文内容附上,写作时请做相应替换。脚注和参考文献数目要求按照流程说明为准。)
一、标题
虽然诉讼诈骗在实践中是一种层出不穷的现象,但由于诉讼诈骗并非是一个法定用语,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尚未清晰,迄今没有形成约定俗成的稳定定义。学者通过对其特征的归纳,尝试进行各种定义。有人认为“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在民事诉讼中使用虚假证据欺骗法院,使法院作出错误判决从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董玉庭:《论诉讼诈骗及其刑法评价》,《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第135页。
。有人认为,“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虚构的事实为依据,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并在民事诉讼中使用各种手段诱骗或买通法院的审判人员,使之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再通过强制执行,占有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田升:《论诉讼诈骗及其性质认定—与董玉庭商榷》,《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69页。
虽然对一个尚未有定论的现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来说,诉讼诈骗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行为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侵犯的是对他人财物的支配权;二是行为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行为人诈骗财物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手段进行的;三是行为人在诉讼过程中提供虚假的证据,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至于证据的种类和数量不限;四是法院因行为人提供虚假的证据而导致错误的裁判;五是行为人通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占有他人财产,包括被害人慑于国家强制力而主动交付或者法院通过执行程序强制执行。通过诉讼诈骗的几个特征,笔者认为诉讼诈骗可以定义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手段,并在诉讼中提供虚假的证据捏造法律事实,欺骗法院使之作出错误的判决,并通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非法占有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标题
近年来,随着诉讼诈骗行为的增多,学理界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对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学理界众说纷纭,分歧较大 于改之、赵慧:《诉讼诈骗行为性质之认定—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所座谈纪要》,《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一)标题
理由是敲诈勒索是采用要挟或者威胁的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诉讼诈骗符合该罪的犯罪构成。“首先,敲诈勒索罪是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而威胁、要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恶意诉讼是要借助法院判决的强制力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而不是骗取被告的财物。其次,实施诈骗往往是利用被害人的弱点(如贪便宜或缺乏警惕性)行骗,比较容易得逞,社会危害性大。而法官负有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PU习题课练习教程.doc
- CPSM认证管理教程.pptx
- 电力电子 第4章 逆变电.ppt
- CPU发展史教程.doc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新).pptx
- CPU升级问题处理思路教程.pptx
- 电力电子技术 ---1绪论.pptx
- 电力电子第9章_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ppt
- 淄博二标环境保护工程概况.doc
- cpu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程.ppt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