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塑变回复再结晶.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塑变回复再结晶

第六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回复、再结晶;第一节 金属的变形特性(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自学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滑移 定义: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两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的滑动。 通过滑移产生的变形叫滑移变形。 ; 1、滑移带与滑移线 滑移带: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塑变后单晶试样表面形成的滑移条纹。 滑移线:组成滑移带的平行线条。;滑移的特点: 1) 不改变晶体点阵类型; 2)不改变晶体内部各位向; 3)滑移量是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4) 滑移后在晶体表面出现一系列台阶。;2、滑移的晶体学特征(滑移系) 滑移面:能发生滑移的晶面(原子密度最大或次大晶面)。 滑移方向:滑移面上能进行滑移的方向(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 原因: 原子面密度最大,其面间距大,原子面间结合力小。位错滑移所需加的临界切应力小,位错易发生移动;;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一个滑移系。 典型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面心立方:滑移面{111} 4个,滑移方向110 3个,滑移系4×3=12个;体心立方: 滑移面为{110} ;滑移方向为111。 {110}有6个,每个面有2个111方向,滑移系6×2=12 密排六方: 滑移面{0001}1个,滑移方向11203个,滑移系1×3=3;滑移系对金属塑性影响: 滑移系越多,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越好;(每个滑移系表示:金属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取向)。 滑移方向对塑变的作用>滑移面的作用; 面心立方金属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塑性好;;3、滑移所需的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面面积=A/cosφ 外力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力为:Fcosλ,;为简单考虑λ=90°-φ,即滑移面法线、滑移方向、外力轴在同一平面上,则: cosλcosφ=cos(90°-φ)cosφ cosλcosφ=(1/2)sin2φ φ=45°,(cosλcosφ)max=1/2,τ最大。这样的滑移系启动时所需外力最小,最易滑移。;临界分切应力(τK):使滑移系开始启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 临界分切应力(τK)是表示晶体特性的物理量,不随外力方向而变化,只和金属材料的成分、形变温度、形变速度有关。提高临界分切应力(τK)就可提高材料的强度。 当滑移开始时,在宏观上金属开始屈服,F/A=σS τK=σS cosλcosφ 临界分切应力定律:只有当τ≥ τK时,才能开始滑移。;由于τK与外力方向无关,则:cosλcosφ 改变时,相应晶体发生塑性变形的屈服应力也要改变。;cosλcosφ的变化范围:cosλcosφ=(1/2)sin2φ φ=45°为“软取向”。cosλcosφ=1/2,τ最大,最易滑移。 软取向:取向因子较大的位向; φ=0、90° 为“硬取向”。cosλcosφ=0,τ=0,无论施加多大外力也不能滑移。 硬取向:取向因子较小的位向; φ大于或小于45°都不利滑移。;4、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滑移面上单纯切应力作用下——进行滑移; 滑移面上同时存在分正应力时——原子面除做相对位移外,还有晶体的转动,使φ角发生变化。;原因: σn1和σn2组成力偶使滑移面向外力轴方向转动。 τb及τb,组成的偶将使滑移方向转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结果: 拉伸时:晶体的转动力求使作用滑移面转到与力轴平行的方向;使滑移方向转到最大切应力方向。 压缩时:晶体的转动力求使作用滑移面转到与力轴垂直的方向。;晶体转动的结果:使φ和λ角发生变化; 取向因子变化导致: (1)对只有一组滑移面的晶体: 几何软化:使滑移系转向容易滑移的软取向。 几何硬化:使滑移系转向不容易滑移的硬取向,造成形变抗力增加。 (2)对有多组滑移面的晶体:多个滑移系滑移。 ;5、多系滑移 多系滑移:在两个或更多个滑移系上同时或交替进行的滑移。 出现在:外力轴和几个滑移系构成的取向因子相同(称等效滑移系),分切应力同时达到临界值。多个等效滑移系各自作独立的滑移。 滑移线:呈交叉、曲折形状。;二、位错的滑移机制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中的位错沿滑移面的运动。 位错的产生: 人类很早就知道金属有塑性(但不知原因)。 20世纪20年代:应用X射线衍射,知道金属原子有规则排列,估算了切变强度。估算晶体的理论剪切强度(修正后): τ=G/30 实验测定切变强度很低(比理论切变强度低2—4个数量级)。设想:晶体中存在某些缺陷,缺陷可使形变过程在局部发生、扩展,不需要两个晶面作整体的相对刚性滑动,这样,就可降低晶体滑移所需要的力——这样的缺陷就是位错。 位错的概念早在1934年就提出,但直到1956年有人利用电镜薄膜透射法直接观察到位错后,它才完全为人们信服,位错理论才得以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