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文艺青年”,想让做社会公益变得有意思,还能养活自己.pdf

一群“文艺青年”,想让做社会公益变得有意思,还能养活自己.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群“文艺青年”,想让做社会公益变得有意思,还能养活自己

一一群群“文文艺艺青青年年”,,想想让让做做社社会会公公益益变变得得有有意意思思,,还还能能养养活活自自 己己 7 月初的广州,广州图 馆有过一场像 TED 那样的演讲。500 人的报告厅里,几乎坐 满了 20 来岁的年轻人。 这场活动名为“瓶行宇宙”,主办方 Bottle Dream 刚成立公司不到半年,他们找来了 5 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创变者”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比如纽约明星理发师 Mark,常常在周 末到街头为流浪汉义剪,因为他相信发型可以改变人们的状态,重新审视自己;来自 成都的汪剑超,正在成都社区和学校推行垃圾分类,取得了政府和当地居民的认可; 美国的化学博士 Theresa 早已因为发明“可以喝的 ”在网上被讨论,她也到现场讲述 其中的原理和故事。 他们还自己造了一个词:创变者 (Changemaker ),意思是“是用创造力介入一个社会 问题并带来美好改变的年轻人”,这是这个组织在过去 5 年里集中关注的群体,他们 在自己的平台上介绍了超过 400 位来自全球的创变者。 如果没有这场活动,人们对 Bottle Dream 认识或许只是一个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定期 发表关于全球“创变者”或者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 zat on,非政府组织)的文 章。事实上, Bottle Dream 也以媒体的形态存在了近 5 年,招募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定 期寻找选题、翻译介绍一些国外的人物和案例,维持更新。 但在这场活动里,出现了联合利华这样的合作伙伴,他们将要帮助创变者所介绍的项 目在中国落地。此外,Bottle Dream 在现场公布它是一个拥有全职团队的注册公司, 而不是笼统意义上的 NGO 组织, CEO 衷声也称他们想通过这场活动的盈利来“测试 它 (bottle dream)作为公司是否成立”。 这都是一个信号,表示这家原本松散的组织想做更多的事情了。 从左至右:阿菜、五位嘉宾、衷声 5 年前,Bottle Dream 是蔡延青 (阿菜)个人博客的名称,他在上面翻译介绍一些能 为社会带来改变的“不一样的设计师”,类似设计一个饮水装置来改变当地饮水情况的 设计师。 当时他还在腾讯做交互设计师,同时参加到了香港社企民间高峰会这类活动,看到一 些被称为“社会创新”企业,用回收的材料做设计,或者设计一个系统将被浪费的资源 重复利用。更重要的是这些都可以让企业存活下去,而不是需要依靠外界资助的 NGO。“让我觉得原来他们在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有商业模式,参与的人不是 老头老太太,而是年轻人,状态非常好。第一次看到社会和创新可以挨得那么紧密, 让我很触动。” 最终,这个闲暇时的爱好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出身推动蔡延青出去看一看,他在 2012 年辞掉了工作,带着腾讯公益基金的支持和众筹的 16 万块钱,环球旅行 30 多个城市 来拍摄采访这些创变者。这段经历最后被剪成了纪录片 《Be A Changamaker》 (创变 者),2015 年夏天刚推出的 2 个月,它在 500 多个不同空间播放。 不过,在 2013 年回国之后,蔡延青做了另外一个联合办公空间“一起”。他和两个合 伙人通过众筹资金,利用广州老城荔湾区的一幢老厂房改造成办公室。这里吸纳着 15-35 岁之间的创业者,其中超过一半的是自由职业者。如今一楼是咖啡区和可共享 的活动区,入驻的会员可以进行流动办公,二楼三楼是有固定位置的办公区,但容纳 了不同的团队开放办公。因而这里的收入也来自很多部分,办公室、活动场地租借, 活动门票,会员费,咖啡等。 另一方面,Bottle Dream 的形态并没有多少改变。蔡延青也招募了一些志愿者组成一 个 15 人左右的小团队,基本是快毕业的学生或有了稳定工作的人,他们被称为“20% 小伙伴”。利用业余时间编译文章,稳定后保持着每周出一篇稿子的频率。多数文章 以人物的角度来介绍他们的经历和所做的事,围绕的通常都是传统问题,比如空气污 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分类、废品再利用、阅读普及、改善残疾人生活处境 等等,配上 10 多幅图片,文章的阅读量大多在 5000 以上。此外,他们还制作了“3 分 钟告诉你什么是社会创新”等视频来普及这些概念。 “当时定义自己是媒体,只是讲故事、写文章,都是业余投入。”蔡延青回忆道。 Bottle Dream 的网站 衷声是 Bottle Dream 注册公司后的 CEO,也是三个全职人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