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矛盾.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平衡的矛盾.doc

PAGE  PAGE 4 生态平衡的矛盾   猫儿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站的建站目的就是保护漓江的水。漓江水有两个特点:长流、清澈。后者保护区无法顾及,但对于前者却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保证漓江水能够长年累月的奔流下去。但是,近几十年来,漓江源的水却越来越少。   据资料记载,上百年前,猫儿山水源充足,溪流随处可见。在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旁有一条江叫做龙塘江,它是漓江的源头之一。江上有个地方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三跳,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想去对岸。必须在江中的礁石上跳三次才能过去,形容其水量之大。几十年前,龙塘江的水量也还可观。解放后水道修通,生产队组织附近的村民砍伐毛竹,将其扎成竹排,在龙塘江的码头放排运到桂林。1976年我来这里工作时,虽然河道废弃,江里已经无法行船,但水量仍然很大,我们在夏天时还能在河里洗澡。而??在,只消跨一步就能过去,昔日的“江”变成了现在的“沟”。   源头水少了,下游就更遭殃。最近几年来,猫儿山地区的降雨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但是漓江开始出现枯水甚至断流,河道里全是裸露的鹅卵石,有些地方在旱季时河床几乎干涸。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问题出现了,就要寻找原因。据我多年的观察。除了工业用水增加、人口增长导致生活取水量上升等刚性需求外,从生态的角度上看,当地竹产业的发展可能是导致漓江源水土保持力减弱,源头水量降低,从而间接导致漓江水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阔叶林保水,其机制是:雨季时,雨水穿过郁闭的林冠,一层层被叶片截留、最后的部分又被林下厚厚的地被物缓冲吸收,超出饱和的部分汇成泉水流出。旱季时,饱和的地被物逐渐散发水汽,保证植物供应。在晴天,阳光往往不能穿过层层林分直达地面,从而不会显著造成地面水分的蒸腾。猫儿山林区森林植被以阔叶林为主,以前其面积占到80%左右,汛期能抗洪,旱期能保水,可以说是漓江的心脏。反观毛竹,其生长迅速,所蔓延之处林下灌木稀少,不能形成像阔叶林一样的多层林分,而且地被物稀薄,对水分的截留效果明显弱于阔叶林。现在也已有多人对毛竹林与阔叶林的保水性能进行过科学比较,显示毛竹林的保水性能确实低于阔叶林。我们也看到,在下雨的时候,竹林周围的地面明显要比阔叶林地区的干燥。   改革开放后,国际国内市场对竹制品(特别是筷子,烧烤签和竹席等)的需求旺盛。猫儿山凭借其丰富的毛竹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使得当地人很快脱贫致富。在当地华江乡,仅仅是毛竹种植业一项,每户的年收入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村民们不断扩大毛竹种植面积,以往草木丛生的坡地也被利用起来。竹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村民发家致富,但是对于猫儿山水源的保护却是一个消极因素。如果既能够维持当地竹产业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保住阔叶林,适度发展毛竹种植未尝不是一个民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好办法。但是,毛竹的生物学特点是扩张速度快。这种“快”使得掌握发展的“度”显得尤为困难。大家都听说过雨后春笋这个词,可见其生长速度之惊人。毛竹靠竹鞭进行营养生殖。一条竹鞭上往往有很多芽,某些芽会长成竹笋。竹笋在成长过程中,又不断地长出新竹鞭。就这样,毛竹从中心开始向四周蔓延。几十年前,猫儿山地区的毛竹林基本上分布在山脚下,山上都是常绿阔叶林。几十年来。毛竹林林线逐渐上移,侵入半山腰。人为砍伐阔叶林是毛竹扩张最主要的原因。阔叶林在保护区内受到严格保护,但是在保护区外围则受到过比较严重的砍伐,并逐渐被毛竹林取代。这使得山上的水即使能够流下来,也会被保护区外围的毛竹林截留。   毛竹的无序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一个令人颇为头疼的问题,但是也并非无药可治。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要控制毛竹的扩张态势,可以从生态学和植物学上寻找办法。根据生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我们曾经试着往毛竹林里播种芝麻,结果在撒过芝麻的地方,毛竹很快就开花死掉了(一般情况下,毛竹要在生长许多年后才开花)。看来要抑制毛竹的蔓延,只要恰当地引入新的物种,或者人工栽培一些树木,就可能逐渐还原阔叶林景观。在猫儿山,具有竹子般生长能力的灌木也很多,它们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猫儿山丰富的杜鹃花(尤其是厚叶杜鹃、团叶杜鹃和猫儿山杜鹃)、野八角、水青冈等植物都是形成当地阔叶林的主要物种,其保水能力强于毛竹。只要能够人为地为其开辟新领地,它们就能够与毛竹相抗衡。比如在猫儿山的庵堂坪、三十六包和青竹坳,几百亩杜鹃花和野八角林成功地阻挡了毛竹的入侵。   据资料记载,猫儿山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就已作为公山和水源林得到保护,而且根据现存的《奉宪示勒石永禁》碑文记载,原来的保护面积比现在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更大。可见猫儿山在保护上的重要意义早已被历代政府重视起来。198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学煜教授和马世骏教授来猫儿山考察,他们看到猫儿山的青山翠色、流水潺潺。欣喜之余,侯院士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