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秦谏阻孟尝君.doc
PAGE
PAGE 3
苏秦谏阻孟尝君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为劝阻他人未果而大伤脑筋,明明他人是不对的,可对方执意如此、“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原因多多,如果不是对方过于刚愎自用,冥顽不化,那么,很可能是劝阻者没有把道理讲透彻,还未能让对方为之怦然心动。由此看来,如何“说理”便是一门重要的交际技巧了。《战国策?齐策三》中下面的这段故事,之所以成为一段佳话,自有其道理。
孟尝君将(准备,将要)入秦,止(阻止)者千数(虚指,意多)而弗(不)听。
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来也,固(原本,本来)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Zi,水名,在今山东,流经齐都临淄)上,有土偶(用泥或木做成的人形)??与桃梗(geng,草木的枝茎,此指桃木)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你),西岸之土也,埏(shan,揉持之意)子以为人,至岁八月(周历八月,相当于夏历六月),降(long,通隆,大)雨下,淄水至,则汝(你)残(坏损)矣。’土偶曰:‘不然(这样)。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又,仍)西岸耳。今子,东国(秦在西,齐在东,以桃梗暗喻孟尝君)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流动,使功用法“使子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往)耳。’今秦四塞(四面都有要塞,喻指军力强且)之国,譬(pi,如同)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孟尝君乃止(才作罢)。
时值战国中期,地处西部的秦国虽尚未显露出后来摧枯拉朽横扫六合一般的气势,但在明眼人心中造成的震撼力已然咄咄逼人了。孟尝君田文,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身为齐相,如日中天。秦国邀请孟尝君入秦做秦相,而头脑一时犯晕的孟尝君竟打算“签约转会”(那时,“国”的概念与今日大大不同,我们大致可借现今的“足球俱乐部”来理解,区别是,“俱乐部”之间是金钱交易,诸侯国之间或许有亡国之灾),众人劝阻,“大腕”田文却不为所动。本篇故事就是从这种戏剧性十足的悬念中开场了。
对春秋战国稍有了解的人,大多知道“合纵”与“连横”的斗争,而苏秦是“合纵”的主导者,是个游说大师,他曾以说客的身份游历诸国,最终身佩六国相印,其口才之优异可见一斑。那么,他能否劝阻孟尝君呢?而孟尝君已传出话来:不道人事,只闻鬼语,这无疑是个罕见的“命题作文”,难上加难,且看苏秦如何应对吧。
不知是苏秦早有腹稿,还是他的灵机一动临场发挥,“土偶桃梗”的故事便由此传诵了两千多年。一个倔强的强势“大腕”,就在这区区不足百字面前俯首帖耳地“排排坐吃果果”了!
游说大师的“三寸舌”与那千数“止者”并无区别、其间差的是无法用尺子丈量的智慧。相信那“千数”人均出自赤诚,热忱弥天却铩羽而归,非其心不到,实乃智不逮也!老话常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千数”人急赤白脸纵论滔滔,孟尝君置若罔闻不为所动,也许那摇唇荡舌的鼓噪已让其心生厌烦,只差陡然变色大呼“拉出去毙了”!当此时,聪明绝世如苏秦者,断不会蹈“千数”人之旧辙,他独辟蹊径,以“技术含量”甚高的“挠挠”,一出手即搔到了孟尝君的“痒处”,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守如施太极臂掌可举重若轻,攻则拳拳到肉一剑封喉!
苏秦避开已让入耳中起?v的正言规劝,转而曲线迂回,以形象可感的轻松段子,暗喻道理,使孟尝君从“千数”人“声讨”的对象转为聆听“鬼事”的旁观者,帮助他完成这种角色转换,亦即帮助他调整了心态和视角,苏秦苦心营造的这种“新鲜感”自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苏秦的这个段子,应该不只留存在古书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