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替廉颇背黑锅的战国名将.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括:替廉颇背黑锅的战国名将.doc

赵括:替廉颇背黑锅的战国名将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到今天,赵括足足被人们冤枉了两千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两千多年。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誓死保卫自己国家的忠勇军人。   战国时期,在那场壮阔、血腥而且具有转折性的长平大战中,赵军统帅赵括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对于那可怜的40万冤魂,赵括又究竟该负什么责任呢?   长平大战一开始,赵军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人正是所谓四大名将之一的将军廉颇。受赵国的战略环境和地理环境所限,赵军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战。赵军最厉害的就是战场突击力量,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所以才在对匈奴和胡人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虽然秦国有地理方面的优势,但是数百年来东方六国攻入秦国本土的次数,有几次呢?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可以说赵军一开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尤其是在对垒中后期,秦军逐渐找到了对付赵军骑兵的方法后,即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已经让赵军彻底地丧失了战场中唯一的一点优势。   而长平大战一开始,由于数战不利,赵军统帅廉颇就主动坚守,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但是谁也没预料到,秦军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守就是14个月,长平大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由突发的战役决战,演变成了双方有意识的战略决战和战略消耗战。也不知道当时的赵国统帅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说赵军犯下了第二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就是业余战略家也知道,当时赵国的战争潜力要远远低于秦国,由突发战役演变为战略决战就已经输了一半,可是赵国的政治集群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换而言之,赵国应该主动割地求和,以图保住赵国最珍贵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精锐部队,才是上策。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一点,为避免赵国精锐部队的覆灭作好准备。这就是赵国犯下的第三个战略性错误,可以肯定地说赵国已经输定了。   由于物资、军队的大规模消耗,使得赵国政治集群的心灵很脆弱,本来用擅长进攻的赵括换下丧失斗志的廉颇,不能不说是一招好棋,可惜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双方的对垒阵势已经完全形成,赵国是必输无疑了,只是看输多少和输多大而已了。加上临阵换将,新统帅上任后,又需要两到三个月的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一则赵国国力基本耗尽,二则秦军又不是傻子。怎会让赵军有这样的机会。这时也就犯下了第四个战略性错误。赵军覆灭的时机完全成熟了。所以不是赵军统帅赵括纸上谈兵的缘故,而是这时的长平大战本身就是一场输定了的战争。但是,赵括上任后又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可以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错误,即“以身殉国,抵死反抗”,虽然是做错了,但相对于历史上的一群群无耻的小人,他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敌手“杀人王”白起对其也是敬佩不已。可能正是由于赵括的拼死反击,给秦军造成了空前绝后的伤亡,导致最后赵军被骗投降后,秦军才用残暴的集体屠杀来泄愤。至于当时赵军究竟给秦军造成多大的损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秦人根本就不敢回忆并记录下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平大战不但是赵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同时也是秦国人心中永远的痛,长平大战后,秦国数次被其余五国痛打落水狗,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阳郊区的蓝田一带,后来用了20多年才恢复了元气。   20多年是个什么概念,一代人,整整一代人的出现,也就是说,在长平之战中,在毁灭掉赵国的全部精锐部队之时,几乎也消耗了秦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从两国的经济力量对比来看,秦国富有汉中之地,同时又占有天府之国(李冰的功劳),而赵国当时的主要地域是在现今的太行山和相连接的部分黄河中游冲积平原。地域范围比秦国小多了,同时加上北面与匈奴的敌对状态,也严重消耗了赵国实际的兵力和资源。进一步分析可以得知,赵括其实是十分了解赵国的兵力状况和实际作战能力的,但可惜的是生不逢时,他没有在必要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后来的出击也的确是属于年轻人的意气用事,这一点可以看到他的确没有廉颇的稳重。但是,这也未必说明他比廉颇更了解赵国兵力的实际以及所擅长的作战方式,只能说明廉颇用兵的失误而已。而赵括只不过是代替廉颇品尝了这次惨败,否则,这次战役中死亡的必然是廉颇;而赵括也将永远史上无名,这就是历史的选择。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