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异域 情系桑梓.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居异域 情系桑梓.doc

PAGE  PAGE 3 身居异域 情系桑梓      2007年旅美期间,笔者在纽约唐人街遇见在台山的老相识――台山市光裕月刊社副社长谭广雄,他陪笔者去拜访昭伦公所主席谭广伦。   谭广伦年过八旬,看上去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昭伦公所设在纽约最早的唐人街――勿街94号二楼,这幢名为昭伦大厦的3层楼是昭伦公所的物业,公所以二楼为会址,其余部分出租,收取的租金作为活动经费,公所主席和职员是义务职。   公所会议桌上陈列着昭伦公所会刊、台山市《新宁杂志》和《光裕月刊》,还有纽约的中文报纸。谭广伦介绍说,昭伦公所是谭、谈、许、谢四姓侨团,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立。目前在美国旧金山、华盛顿、芝加哥等18个城市,加拿大温哥华、蒙特利尔等5个城市,墨西哥、古巴和香港都有昭伦公所的组织。公所的主旨是“昭明伦理,遍行全球,改进社会,缔造大同”。   谭广伦是台山市台城圆山村委会潮盛村人。祖父谭佑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建筑家、种植家和实业家。1928年曾回国捐建台山至荻海公路上的仁孝桥,并倡议修筑台城“第二代”通济桥(目前是“第三代”)。父亲谭蔚亭是台山著名实业家,为侨乡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笔者对谭广伦说,《江门日报》于2006年11月22日以半版篇幅,刊出谭蔚亭先生的照片。回顾了他开办永明新记电力公司、同声电话公司和筹建中国第二座水力发电站――蛮陂头水电站的事迹。2007年1月15日,《江门日报》又介绍谭蔚亭先生创办台山《南华日报》的历史,刊出了报纸的照片等。   提到《南华日报》,谭广伦感慨万千。他说:“抗战时期,我在《南华日报》社当记者。日寇在1941年至1945年曾五次攻占县城,每当战争紧张,报纸就转移到那金墟乡下出版。白天,记者们有的乔装打扮成农民,越过日本兵的封锁线,去沦陷区采访;有的在破旧的祠堂里,用直流收音机收听大后方电台播送的抗战新闻。那时候半导体还没发明出来,只能用62节大号电池串联起来供收音机用电,又没有录音机,只能是一边听一边飞快地记录。山村里没有电,只能用人力开动机器印报。小贩们将报纸藏在货物???,偷偷地运入沦陷区秘密出售。当年我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办报的。”   近年来,谭广伦曾两次回乡。一次是2006年11月回乡参加育英中学建校99周年暨新校区落成剪彩庆典;另一次是2007年9月,回乡出席在台山举行的全美昭伦总公所第十九届恳亲首长会议。两次回乡都受到台山市委、市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接待。他应家乡父老之邀,担任台山市新宁杂志顾问、育英中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和光裕月刊社名誉社长。   1907年开办的育英中学原名谭氏子弟学校,是中国最早开展排球运动的学校之一。1926年,谭蔚亭力主改校名为育英中学,并倡议谭氏宗亲捐出巨资在环城西路建筑校舍。   2003年冬,鉴于育英中学校舍已历75年风雨,而且接近繁华商业区,无法扩建,故此校董会议决定觅地址重建。当纽约昭伦公所接到校董会的筹款倡议书后,谭广伦立即召集公所元老、执事、监事和谭、谈、许、谢四姓宗亲开会,研究筹款办法。经讨论研究,会议决定,以公所名义捐出18万美元,并发动会员和宗亲捐资建校。谭广伦和他的兄弟、侄儿侄女一起,合捐2万美元,再加上宗亲们的捐款,合计28万美元,建成教学大楼一座。2006年,公所再捐19万美元,宗亲捐2万美元,建筑生活中心大楼一座。在这过程中,谭广伦全情投入,亲自接收捐款,汇回国内,并将收据交给捐款人。他还决定每年捐人民币1万元为“谭蔚亭奖教金”。   谈到这里,谭广伦动情地说:“我已年逾80,我决心与海内外社团和宗亲一道,共同努力,把育英中学建成为台山一流中学,让姜太公后裔兴学育才、造福家乡的传统美德永远发扬光大。”   这就是一个爱国爱乡的老华侨、老侨领的情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