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江达海固陵渡.doc
通江达海固陵渡
在十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上,即便在放大镜下,也难觅到西兴这个地名。但我敢说,2500多年来,在中国广袤的沿海地区,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像这样濒江临河、与水共生、极富个性,并具有古今历史影响的地方。
西兴古镇,历史上曾名固陵、西陵。它位于钱塘江南岸,秦汉以降,西兴曾先后隶属于会稽郡、越州及绍兴府的萧山(曾名永兴)县,今属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面濒钱江,通江达海的西兴,历来就以扼江而守,以水利民,以水通商,畔水而兴著称。
金戈铁马的古越雄关
早在2500年前,地处钱塘江南岸的西兴,就是吴越争霸的水陆要津。作为越国抗衡强吴的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越国重要的出海口与古渡口。当年为阻挡吴国的进攻,越大夫范蠡受命沿江筑关城,屯兵于固陵渡,作为海防要塞,扼守越国门户。城堡因“言可固守”,而谓之“固陵”,后又改称“西陵”。
固陵的铁陵关,素有“浙东第一关”之称。据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越绝书》载:“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所以然者,以其大船军所置也。”《水经注》载:“浙江又迳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言可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五月,吴王阖闾为泄历年积怨,乘越王允常去世发丧时起兵伐越。越国新主勾践率兵抵御,与吴军激战于??李(今属嘉兴市)。乱军之中,越大夫灵姑浮挥戈击杀吴王阖闾。后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偕伍子胥等再次兴兵犯越,攻占越国。兵困会稽,勾践夫妇与范蠡被迫入吴为奴。东汉《吴越春秋》载:“越王勾践五年五月,与大夫文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从勾践丧国,入吴为奴的屈辱,再到三年后,越国君臣重返故国。卧薪尝胆,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弱越最终报仇雪耻,灭绝强吴,并北上齐淮,迁都琅琊,跻身于“春秋五霸”的辉煌。而西兴,则见证了历史上吴越争霸那数不清的故事。千百年间,勾践、西施、范蠡、文种,与夫差、伍子胥之间的悲壮往事,在西兴咏叹传诵不绝。
华夏最早的一段海塘
西兴深厚的历史底蕴,远非仅限于政治与军事上。在中国水利史与航运史上,它亦具有独特与重要的地位。
正如《越绝书》与《吴越春秋》所载,固陵及临近的航坞、防坞、石塘等军事设施那样,这里不仅是2500多年前,古越时期艨艟齐聚的军港与渡口,又是防止浙(钱)江潮水侵袭的防海堤堰。作为钱塘江南岸最早的一段海塘,是越地先民与台风涌潮等自然灾害做抗争的屏障。至今当地仍有民谣云:“越国造此铁陵关,铁甲将军守边关。三千铁骑守海塘,百姓始能得安康。”
五代时,西陵设镇,因是边防要地,故设捍江营,有500余人守卫。吴越王钱?H认为“陵”非吉语,又将西陵改名为“西兴”。吴越国开平四年(910年),钱?H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既保护了堤内大片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同时又能使得钱江南岸的大片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西兴濒临钱塘江,为了向钱塘江泄洪,防止咸潮倒灌,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萧山县令刘会,把维修海塘积余的银子,在原有西兴段的古代堤堰上,筑起水闸,并以古永兴县名作为闸名。数百年间,西兴永兴闸一直造福萧绍等邑桑梓。永兴闸虽然不是河口大闸,但它既是钱塘江南岸萧绍海塘西塘的终点,又是萧绍海塘北塘的起点。因此,作为浙东海塘的重要节点,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东坡《望海楼晚景五绝》记录的便是西兴古渡外、钱塘江海堤前的壮丽景观。
浙东运河的起始点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包括浙东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而西兴,则是全长239公里的浙东古运河起始点,也是浙东运河通过钱塘江,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枢纽。
浙东古运河前身,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西晋惠帝时,会稽内史贺循,利用原先的古越水道,重新修整开凿了从西兴至会稽郡城的西兴运河。此后,又与曹娥江以东运河连接,经过上虞、余姚等县,至鄞(宁波)甬江入海口,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全长239公里的人工运河。南宋建都临安,这条运河又成为当时最重要与繁忙的一条漕运水道。西晋之后,由于运河的开通,西兴北接杭州,南通宁、绍、台等地,水?交通更趋便利。昔日屯兵御敌的西兴,也从军事要塞逐渐转化为一个以水路为主的重要驿站与码头。
钱塘江江上尚未开通公路、铁路大桥前,作为水上漕运“国道”的必经之地,有多少帝王将相、文武百官、才子佳人、师爷僚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