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短暂而艰辛的一生
引 子
灿烂的星星呵!愿我像你一样坚定——
但我不愿高悬夜空,
独自映辉,永恒地睁着眼睛,
……
——济慈 《灿烂的星星》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但年轻
夭折,客死异国,终年仅二十五岁。这颗光彩夺目的星星,宛如倏忽即逝的
彗星,没有在天空 “永恒地睁着眼睛”;但那瞬间迸发出来的奇光异彩却辉
映了整个苍穹,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赞叹,惋惜和崇敬。
济慈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马克思、恩格斯盛誉过的拜伦、
雪莱三足鼎立,是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中的 “三杰”。一个半世纪以来,
他那诗歌的魅力不但经久不衰,而且竞放异彩。他的诗篇被译成各国文字,
广为传诵,各种教科书也竞相选录他的名作,诗人的名望有时甚至超越拜伦
① ②
,凌驾雪莱 。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济慈的研究越来越热烈,评价
越来越高,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济慈的诗艺最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
诗歌的特色,因此,把济慈推崇为欧洲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典型的代表。
这正应和了诗人生前在 《咏名声》一诗中所预言的那样:
艺术家啊!何必为名声痴狂迷醉!
请对她翩然一躬,说声再会,
如果她高兴,自然会把你追随。
马厩主的儿子
伦敦北郊。
年逾花甲的老马厩主詹宁斯看出,自己的女儿弗朗西丝·詹宁斯爱上了
马厩的雇工领班托马斯,济慈,心里便盘算开了。他回顾自己一生惨淡经营
的马厩,营业冷清,盈利不多,只能勉强支撑着混日子;而自己唯一幸存的
儿子,情愿去海军供职,不想回来继承父亲的旧业。然而,自从托马斯来了
以后,马厩的生意一下子火热起来,这个才二十岁的小伙子,精明能干,性
格和顺,在他的操持下,马厩呈现出蓬勃兴旺的苗头。 “不错,就让他来经
营这个马厩吧。”老詹宁斯打定主意,欣然同意将自己十九岁的女儿嫁给托
马斯,并把整个马厩当做嫁妆送给了女儿。托马斯和弗朗西丝婚后不久,老
詹宁斯就告别马厩,安享晚年了。
托马斯·济慈确实是位有心计、有抱负的青年。他精打细算,广开财路,
还把新房安在马厩里,悉心经营活计。托马斯接手不久,马厩着实兴旺了起
来。到他这儿来租马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外出也喜欢把自己的马匹放到他的
马厩里寄养。
在情真意笃的新婚生活中,小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七九五
① 拜伦 (1788—1824)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 雪莱 (1792—1822)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年十月二十九日,约翰·济慈降生到这个幸福和睦的家中。弗朗西丝在兴奋
之余,也为这个仅怀胎七个月的早产儿感到忧郁。她当然绝对没有想到,这
个先天不足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代诗人,名扬四海。
小济慈个子不大,眉目清秀,脸长得很像他年轻漂亮的母亲;他天真活
泼,富有表情,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说话极有韵味,常常押着别人提
问的最后一个韵节回答问题。大人们都挺喜欢他。可他也有让大人们不可思
议的时候。他五岁那年,母亲抱病卧床,医生嘱咐她得绝对安静,小济慈听
了后,便手持一把破旧的玩具宝剑,守护在母亲的门前,不让任何人走进去,
甚至也不让母亲走出房门一步。其神色之严厉,态度之强硬,连大人们见了
都无不愕然。
济慈的父亲出身贫寒,只粗识几个字,根本不懂文学;而母亲又近似文
盲。没有人从小向他灌输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的节拍,但马厩附近是一片郁郁
葱葱的牧场。童年时代的济慈,喜欢在牧场上流连玩耍,观看大自然用它那
绚丽多彩的画笔给天地万物绘下的种种颜色,聆听百鸟悠扬悦耳的啼鸣。童
年时代的济慈没有读过印刷的书,却饱览了大自然展现在他面前的画卷;没
有听到过在乐器上弹奏出来的乐曲,却饱闻了风儿在宇宙间叩起的种种音
响。
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了这位未来诗人的性情,丰富了他的想象,在他幼
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的印象,美的魅力,美的感召。
自从约翰·济慈出生以后,托马斯家又接二连三地添了不少人口。乔冶 ·济
慈生于一七九七年;汤姆·济慈生于一七九九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