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3第十三章 子宫.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第十三章 子宫

第十三章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又称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它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据估计,全球每年新发子宫颈癌46.5万人,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新发子宫颈癌为13.15万,约占全球新病例总数的1/3,死亡人数为5.3万,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4%,仅次于胃癌(18.7%)。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查普治工作的开展,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也随之降低,但国内外资料显示,宫颈癌有年轻化和子宫颈腺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官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地不一,但多在40—60岁左右,发病率可因国家、地区、种族等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农业人口高于非农业人口。 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疼痛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妇科的“崩漏”、“带下”及“癥瘕”等范畴。 【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 (1)婚育因素 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为已婚妇女,在未婚女子特别是修女中少见。有人认为精子是宫颈癌发生的诱因之一,精液对宫颈鳞状上皮具有强烈的促变异作用,特别是青春期女子,官颈上皮处于高度敏感时期,精液的诱因更为危险。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宫颈癌的未产妇仅占10%;初产年龄早,宫颈癌发病率高。这可能与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宫颈易发生撕裂和损伤,妊娠期免疫功能低下,使宫颈上皮细胞易受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等因素有关。故产次对宫颈癌的发生亦有一定影响。 (2)病原体因素 多种病原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尤其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疤疹病毒—2(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沙眼衣原体(CT)及EB病毒(EBV)。 (3)宫颈的炎症和创伤 宫颈糜烂的存在和分娩的创伤可加重生殖道感染,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性。 (4)性混乱和性病 一些调查和研究显示性混乱在宫颈癌病因中有重要作用。15岁以前开始性生活或有6个以上性伴侣者,其宫颈癌发病危险增加10倍,男性的性混乱也使配偶的患病率增加。 (5)吸烟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者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2倍,吸烟加强了HPV感染因素,吸烟量和宫颈癌的发病危险成正相关。 (6)其他因素 一些研究认为阴茎包皮垢、性激素失调、阴道滴虫感染、梅毒、淋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但这些研究有待进一步证实。 2.病理 宫颈癌的主要病理分类如下: (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1)宫颈不典型增生 2)宫颈原位癌 (2)宫颈浸润癌 1)鳞状细胞癌:又可分以下亚型:,①大细胞非角化型;②大细胞角化型;③小细胞型;④疣型。 腺癌:又可分以下亚型:①普通型;②恶性腺瘤;③黏液型;④乳头型;⑤内膜样型;⑥透明细胞型;⑦腺样囊性型。 腺鳞癌:其中绝大多数(95%)为鳞癌,少数(4%)为腺癌。前者治疗较易,预后较好,而后者治疗较难,预后较差。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倾向,腺癌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虽无宫颈癌这个病名,但类似的论述散见于崩漏、带下、癥瘕等病证中。如《素问·骨空论篇》曰:“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诸病源候论·崩中五色俱下候》曰:“崩中之病,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气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伤损之人,五脏皆虚者,故五色随崩俱下。”李东垣曰:“妇人崩中者,由脏腑损伤,冲任二脉气血俱虚故也。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制约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景岳全书》曰:“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凡汁沫凝聚,旋成癥块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血有形而静也。”《医宗必读·积聚》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由此可见,崩漏、带下、癥瘕是由脏腑虚损、冲任失约、带脉不固、邪毒瘀阻血络和痰湿内结胞宫所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1.外邪入侵 房事不洁,或月事正行,湿热侵袭,或湿热毒邪迁延留滞使气血运行受阻,瘀毒结聚而成本病。 2.饮食不节 饥饱失常,或过食肥甘厚昧,或饮食不洁,或饮酒无度损伤脾胃,脾气受损,中阳不振,运化失司,水湿注于下焦,痰湿凝聚胞中而发病。 3.七情内伤 意怒伤肝、忧思伤脾而致气机疏泄失常,血行不畅,日久生瘀,气滞血瘀而发病。 4.脏腑虚弱 素体不足或久病,或劳累过度,或早婚多产,均可导致五脏虚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失常、冲任失约、带脉不固而发病。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