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乐葆快速强效治疗急性疼痛——牙痛篇20140409.ppt

西乐葆快速强效治疗急性疼痛——牙痛篇20140409.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乐葆快速强效治疗急性疼痛——牙痛篇20140409

仅供内部使用 仅供内部使用 仅供内部使用 仅供内部使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辉瑞公司的xxx。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西乐葆治疗牙痛的相关知识。 *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众所周知,牙痛是口腔科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病比较急,常描述牙痛难忍,甚至坐卧难安,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有些患者因为牙痛而不能进行正常工作。并且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在口腔遇到冷、热、酸、甜等外界刺激时经常会导致牙痛发作或加重. * 牙痛患者在牙痛发作的时候,常常会想,“如果马上能不痛了,该多好啊!” “希望有种特效药,能够让我的牙马上就不痛!”。 在服了止痛药后,患者往往希望止痛效果持续时间长一点。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西乐葆在治疗牙痛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吧。 * 有研究证实,塞来昔布可快速持久缓解口腔术后牙痛。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项研究,它是一项单剂量、随机、双盲、活性药物与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于2002年1月21日-3月13日在两个中心进行,2007年发表在临床治疗学【Clinical Therapeutics. 2007;29 Suppl:2498-2510.】 * 研究主要评估患者在口腔术后接受塞来昔布、布洛芬或安慰剂的疗效与安全性。 需要拔除至少2颗第三磨牙,并且在拔牙术后经历中重度疼痛的171例健康健康志愿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接受塞来昔布400mg、布洛芬400mg或安慰剂口服镇痛。 药物或安慰剂均在拔牙术后6小时内单次给予。 之后评估镇痛药物的起效时间,以及应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 应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是指患者按需服用除试验药物之外的其他镇痛药物的时间。如患者在单次服用布洛芬之后,过多长时间又开始服用别的镇痛药物。 * 结果显示,塞来昔布组中位起效时间仅为28分钟,由此可见塞来昔布可以快速缓解拔牙术后急性牙痛。 * 由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接受塞来昔布的镇痛治疗的患者应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24小时,而接受布洛芬镇痛治疗的患者应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为658分钟,约为11个小时,还不到塞来昔布的一般时间。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应用补救镇痛药物就更短了,仅为111分钟,不到2小时。 塞来昔布组和布洛芬组患者应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均显著长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塞来昔布组和布洛芬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塞来昔布组显著长于安慰剂组,P0.05 。 因此,和布洛芬组和安慰剂组相比,塞来昔布组更少的患者要求在24小时内应用补救镇痛药物。 塞来昔布应用补救镇痛药物的时间最长,说明其镇痛持续时间最持久。 * 研究期间,共103例患者报告不良事件,其中塞来昔布组29例,占塞来昔布组患者的50.9%,布洛芬组35例,占布洛芬组患者的61.4%,安慰剂组患者39例,占安慰剂组患者的68.4%,可见塞来昔布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少。研究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和头晕。 * 综上所述,西乐葆?可以快速持久缓解急性牙痛。就像俗话所说,“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牙痛缓解之后,自然食欲就好了。 * 急性疼痛是指与组织损伤,炎症或疾病过程相关的,持续时间较短的一种疼痛类型。 西乐葆可以有效缓解多种急性疼痛,除牙痛外,还可有效治疗急性创伤/组织损伤(如急性踝扭伤、急性肩腱炎/滑囊炎)、慢性疼痛急性发作(如慢性腰背痛急性发作)和术后疼痛。 依据说明书,西乐葆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其治疗方案为:首次服用400mg、必要时可再服200mg,随后根据需要每次服用200mg,每日2次。 * 最后简单看一下西乐葆?的简处。 * 谢谢大家的聆听 * 西乐葆?快速有效治疗急性疼痛1-5 ——牙痛篇6 西乐葆?零售培训幻灯 1. 西乐葆?说明书(2013年11月28日修订 ) 2. Petrella R , et al. Clin J SPort Med 2004;14(4):225–231. 3. Petri M, et al. J Rheumatol 2004;31(8):1614–1620. 4. ODonnell JB, et al. J Int Med Res.2009 ;37(6): 1789-802. 5. Huang YM, et at.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08, 9:77. 6. Cheung R et al. Clin Ther 2007;29 Suppl:2498-2510. 见西乐葆说明书-第17P高亮处 见参考文献1-第1P高亮处 见参考文献2-第1P高亮处 见参考文献3-第1P高亮处 见参考文献4-第5、10P高亮处 见参考文献5-第1P 结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