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学术之传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学术之传统.doc

  岭南文化学术之传统 一、岭南学术之本色 中国 学术文化,本起于黄河流域,东晋而后,始南移于长江流域, 故在宋元以前,岭南尚无学术文化之地位。虽然唐时有张九龄,宋时有 崔与之、李昂英、余靖,均一时人杰,然亦仅如沙漠中之水泉、之嘉木, 寥寥无几。岭南文化之由中原移入,尽人皆知,东晋、南宋两代,除因 异族侵凌,中原板荡,而至大规模移民之外,其与岭南文化有绝大关系 者,则为历代之谪宦。 自六朝以来,流徙岭南之显宦,多不胜书,如南朝谢灵运之流徙广 州,唐朝宋之问之贬钦州,李邕之贬钦州,韩愈之贬阳州,贬潮州,刘 禹锡之贬连州,牛僧孺之贬循州,李德儒之贬潮州,贬崖州,宋朝寇准 之谪雷州,曾布(曾巩弟)之谪廉州,郑侠之徙英州,秦观之徙雷州, 姚铉之贬连州,苏轼之贬惠州,贬琼州,苏辙之贬雷州,李纲之徒雷州, 张浚之徙连州,赵鼎之徙潮州,岳飞家属之徙岭南,明朝高攀龙之谪揭 阳,汤显祖之贬徐闻,均为其最著者。诸人流徙南来,虽时间久暂不同, (其中暂者一来即去,久者如张浚,居连州20年,赵鼎居潮州8年,李 纲一再流滴,居琼州8年,)然无论如何,对当地均有极大 影响 。如三 国时之虞翻,以忤孙权,流徙来岭南,虽处于罪放之中,而讲学不倦, 居岭南十余年,门徒常至数百人,后来之光孝寺,相传即虞翻故宅;又 如姚铉,贬连州,尝采唐代文章,编为文粹,好事者于县中建楼,以贮 其文稿,官属多遣胥吏抄录;又如郑侠,以绘流民图著名,贬英德,英 德人民无论富贵贫贱,皆加以敬事,遣子弟从学,皆其一例。至于韩愈、 苏轼二人,在谪宦中与岭南关系最深,影响极广。 由移民与谪宦之两重关系,可知当时岭南之所谓教化,完全起于一 班羁人谪宦与孤臣遗老,而施被之于山陬海滨之野民。岭南各书院各祠 宇所奉祀之先贤,最普遍者为苏轼、韩愈、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可见他们对于岭南教化之影响。此种教化,吾人无以名之,姑名之曰“ 遗民教化”。所谓遗民教化,即羁人谪宦与孤臣遗老之文化产物,经海 滨野民接受之后,从而产出之一种学术。此种学术,亦 自然 而然有一种 异样色彩。此种色彩与 理学 最接近,故岭南学术,经过一番遗民教化孕 育之后,即结晶于理学。吾人曾言,岭南在宋元以前,无学术之可言。 岭南有学术,且足以树立,实始于明代,始于理学。而明代理学之柱石, 在岭南则为陈白沙与湛甘泉两位先贤。 明代理学,最初承程朱之旧,无甚创获。几位大儒,无非恪守宋人 之说,未尝反省理会,推见至隐。此种理学,不过宋儒理学之遗绪耳。 明代理学之真能卓然树立,第一是陈白沙之功,第二则为王阳明之功。 黄梨洲云:“有明儒者,不失其矩yuē@①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 先生(白沙)而始明,至文成(阳明)而始大。”又言:“有明之学, 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又言:“先生(白沙)学宗自然, 而要归于自得……独开门户,超然不凡。”(见《明儒学案》)。即此 数语,已足见陈白沙在明代理学上之地位。 白沙最初就学于吴康斋。康斋为有明一代之大儒,一禀宋人成说。 以白沙之天才,自不能恪守师传,一成不变。故其自述学问造诣之最精 要处,完全由一己摸索得之,而青出于蓝,至其后另成一白沙学派。据 张东所(白沙门人)述白沙为学云:“先生自见聘君(康斋)归后,静 坐一室,数年未之有得,于是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捐 耳目,去心智,久之然后有得焉,盖主静而见大矣。由斯致力,迟迟至 20余年之久,乃大悟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 假人力,无动静,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先生之学,自博而约, 由粗入细,其于禅学不同如此”。 白沙主静,其教人亦以静,言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 商量处。以其主静,故主自然自得。黄梨洲云:“先生之学,以虚为基 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 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 应用 不遗为实得。 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可见其推尊之至。至如何可以“ 自得”,则须有觉悟。人只争一个觉字。才觉便我大而物小,物尽而我 无尽。然如何能觉悟,则在能怀疑,故特别提出一个疑字,此为其见解 胆识过人之处。据其所言,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故疑 者,进道之萌芽也。又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章初学时也是如此,更无别 法也。其对门人陈秉常,示以自得之学,云:“我否子亦否,我然子亦 然。然否苟由我,于子何有焉?”可见其不独富于怀疑精神,而且以此 种精神,灌输于其门弟子。 白沙门弟子大都能禀承师说,以虚静自然为宗。门弟子中,最著者 为湛甘泉,当时与王阳明齐名,旗鼓相当,彼此均为崇仁(吴康斋)之 再传弟子。(甘泉学于白沙,阳明学于娄一斋,均为崇仁门人。)甘泉 与阳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