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与互联网和网络媒体.doc
我与互联网和网络媒体
我与互联网和网络媒体
一
1969年,国际互联网诞生于冷战需要。那年,我5岁。
25年后的1994年,中国大陆接入国际互联网。同年,由清华、北大、北航和北邮四所高校开始构建中国科研教育网。当时我已经从北航计算机网络教研室硕士研究生毕业,算得上是根红苗正的科班出身,应该属于我国首批触网人。
中国最开始接入互联网时,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全功能接入:尽管当时国际互联网还主要是科技、教育方面的信息共享与沟通交流,其功能也就是目录服务、新闻组、邮件、联机服务等有限的方面,远没有今天丰富,但是接入的访问服务是全透明的,完全体现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其二是64K专线:64K专线上网的速度会让今天新生代的互联网人感觉不可思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国际出口宽带数为3,406,824Mbps,为初接入时的5千万倍),比蜗牛慢那是一定的。
那时,上网一般要到指定的地方去拨号上网,用Netscape浏览器。浏览器状态栏的网速提示,一般是每秒几十或几百个字节。网速虽然很慢,但那个时代的对外了解窗口还很少(在那个年代,如果在北京市要打一个长途电话,必须去长安街的电报大楼),首先吸引了大量的科研教育工作者、学生等参与,满足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国外资讯的渴求。
二
纵观诞生于美国的国际互联网45年,这期间无论是互联网接生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雷纳德克兰罗克先生,TCP通讯协议的开发者(1983年1月1日成为TCP/IP国际标准)温顿瑟夫(Vint Cerf)与鲍勃卡恩(Bob Kahn)教授,以及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引擎万维网()的发明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等国际巨匠,还是率先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英格兰和挪威(1973年),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个来自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Arpa)会成本文由.L.收集整理长为今天这样引发人类变革的巨人,会演变成一种资源、一种环境。
颇有戏剧性的是:1993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以后,同副总统戈尔共同提出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当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这是他们为振兴美国经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冲破以往有关电信法规和标准的限制,把现有信息行业融为一体。同时要求通信网络不仅要具有任何用户都能使用的开放性,又要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盗版信息。这正好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创造了一鸣惊人的机会:1998年1月17日,该新闻网站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助理莱温斯基发生性绯闻。一夜之间,德拉吉报道闻名全球,网站日访问量由900人次激增到12300人次。这不仅是新闻网站挑战传统媒体的小试牛刀,也似乎是克林顿总统给自己挖了个坑!
三
Inter本是将各个分散的网络(Intra)相互连接,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大多数机构还没有Intra。但中国就这样一边建设内网,一边就与世界接轨了。回首20年,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成绩卓著:网民规模已达6.1亿人,绝对世界第一;在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据3席,是其它产业无法比拟的。此外,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创造的奇迹也说明,开放、公平的环境,加上中国人的创新和智慧,一定可以诞生有世界性竞争力的企业。
2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丰富,商业成功的案例多多,依托互联网创业的风险也相应降低。其实互联网的最初出现是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技术与其它科学技术一样,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很长的孕育期,也是科学家、发明家用心血浇灌起来的,技术的成功与应用的成功及财富的多少关系不大。如果想真正了解互联网需要正本清源,从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看看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好歹这个历史还不算长。
如果把中国互联网比作一个江湖的话,这2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从波涛汹涌、泛滥成灾变为修坝筑堤、疏导引流的技术不断开发完善的历史,这其中可谓波澜壮阔,一句网络流行语描述得就非常恰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当年的瀛海威时空、ChinaByte就是其中的代表。我比较认同阿里巴巴集团高级研究员梁春晓2014年4月28日在《人民日报》第20版上发表的文章《互联网浪潮刚开始》中的一些观点:在中国,1999年之前,是技术革命阶段,最早是科研部门开始接入使用互联网;1998年~2008年,技术潮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改变商业的存在方式,促进了很多商业应用,产生了各种商业模式,当然也催生了一批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