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起绒织物的生产及外传日本的情况.doc
明代起绒织物的生产及外传日本的情况
摘要: 中国 古代生产的起绒织物属于贵重织品,其贵重程度仅次于锦和缎,是历代对外输出丝织品中的重要部分。该文阐述了明代起绒织物的生产、利用以及起绒织物和起绒技术外传日本的情况;论述了日语“ビロゥド”一词实是源自中国福建省漳、泉地区的“倭缎”一词。
关键词:起绒织物、倭缎、天鹅绒
Abstract The brushed fabric produced in ancient China belongs to the expensive fabric, the Chinese “ed in Zhangzhou and Quanzhou, Fujian, China.
Key m的绒毛,大概是当时生产的天鹅绒的一种(它是在万历四八年,即公元1620年入葬的)。其织地为平纹组织,经密为每厘米68根,纬密为每厘米27根,经线较细,纬线较粗。绒经与地经按2:2排列,纬根为三纬固结。织作时其正反两种绒经和地经可能分于三根经轴,地经张力较大,正面绒经次之,反面绒经又次之,全部使用起绒杆起绒(大概是用较粗的金属杆)。正反两面的插法和起绒方法稍有不同,正面的须起动正面绒经插于其下,形成绒坯,背面的须同时起动地经和正面绒经,插于其下,借助地经的努力和金属杆自重,迫使背面绒经下沉,形成背面绒坯。割绒时,正面的可能在机上割,背面的则须下机后进行。
在上述几件绒织物中,最为精致的当系定陵绒袍。这件绒袍的设计思想是相当周密的,由于两面均有长绒,而背面又有绢衬,不仅具有绒毛丛立的外观,厚度较大和手感柔软的效果,而且具有与绵衣(絮绵)相似的良好保暖特性,非常精巧,也非常实用,在现知古代各国的同类织品中似乎还没有发现过,即使将其置于 现代 绒类织物同列中,也略无逊色,实为难得的产品,无愧于“机制云蒸,殆夺天工”之美誉。
3.明代起绒织物对日本的输出
中国古代生产的起绒织物属于贵重织品,其贵重程度仅次于锦和缎,是历代对外输出丝织品中的重要部分。
明代是对外输出这类产品比较多的时期。明代的外贸对象,最重要的是南洋地区及其以西的一些国家和岛屿,其次便是日本。明代虽然一直采取对日禁运的政策,但是并不能阻止商人私自往来贩运两国的货物。中外 第二次,大约发生在13-15世纪之间,传向东南亚地区的暹罗等国。暹罗又作暹罗斛,系由暹和罗斛两国合并而成,就是现在的泰国。暹罗自12世纪起即与 中国 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其国的上水即中国商船和商品经常贩运的地区(上水有路北上可达中国的云南),华侨旅居其地的也相当多,甚至在其地出仕作官。15世纪以前,暹罗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华侨和中国商品抵达其地对于 发展 暹罗的 经济 和生产,都起过较大的作用。暹罗的起绒织品,在中国的著作里最早见于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卷中:“其贡物(有)……剪绒。”此著作成书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暹罗织制剪绒的技术大概是在此之前由华侨介绍过去的。
第三次,发生在17世纪中期(其时刚刚入清,系明代的技术当无疑问),亦即本文所要探讨的外传日本的情况。
据日本的《本朝世事谈绮》说:日本的起绒技术始于正保庆安之间(公元1644-1651年)[6],其起因是在输入日本的起绒织品上发现未割除的起绒杆而引起的。
《谈绮》说到的那件织物,很有 研究 价值。虽然书中没有交待其来历,但有学者认为是荷兰人运至日本的,相信即荷兰产品。此看法恐怕不大对,大概是过分相信 历史 上欧洲学术对于日本的作用,认为日本近几百年间产生的 科学 技术多半来自欧洲的结果。17世纪前后,荷兰织制的这类织物与中国的不同,均采用毛纤维,绝对不用丝纤维,西川如见《华夷通商考》对这一点就有所反映,西川在介绍荷兰的这类织物时,即明确的写为毛ビロゥド,以示与丝织品有别(大概当时日本把用丝织成的起绒织物只叫ビロゥド,而把用毛织成的,前面另加毛字),《谈绮》没有在那件织物前加书毛字,可见不是毛织的,实属丝织的。既然是丝织产品,无疑是中国产品,与荷兰无关。
《谈绮》提到的那件织物是怎么运到日本的,现已很难考证。根据当时中国对日贸易情况估计,极有可能是中国商人直接启运的,既或不是这样,其根源实亦来自于中国。17世纪时,日本购买中国货物同中国购买日本货物一样,都是比较麻烦的,明政府对日禁运政策,对当时中日两国的商贸发展都有不良 影响 ,日本为了冲破明政府设置的这种人为障碍,在进口中国货物时曾经作过许多尝试,除了设法拉拢中国的私商,还采取过这样两种措施:
一是经南洋转口。经常利用日本商船把中国输送到南洋各地的货物向日本转运。明代同南洋各国的贸易始终没有间断过,16、17世纪时,南洋的爪哇下港、吕宋马尼拉和马来西亚大泥等地的商业都比较发达,当时的华侨在这些城市差不多都开辟有唐人街和商业区,每年向这些城市提供的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