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述.doc

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述

PAGE  PAGE 8 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1、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 2、答题前,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考场与座位号、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必须用2B铅笔涂黑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并在答题纸上将选择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综合题答案要写在规定区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右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当家做主 D.改革开放 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 B.加入WTO C.澳门回归 D.承办APEC 4.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邮票发行于 A.2008年 B.2009年 C.2010 年 D.2011年 5.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6. 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再次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和平卫士 B.钢铁卫士 C.党的好战士 D.最可爱的人 7.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8.1956年1月,上海市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这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9.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问:“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邓稼先,他被誉为 A.“火箭之王” B.“杂交水稻之父” C.“铁人” D.“两弹元勋” 10.下列人物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11.“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12.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组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此歌谣称赞的是 A.土地改革 B.建立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公私合营 13.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 造反有理、造反有理。”此场景描写的是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项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