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特种精馏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特种精馏技术

第5章 特种精馏技术 第5章 特种精馏技术 5.1 混合物组分的相图 Laplace方程 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相关。 乙烷类的烃类化合物表面张力很低。 水之类形成氢键的物质,分子间有强作用力,表面张力高。 18.4 正己烷 22.8 乙醇 58.2 甲酰胺 22.6 甲醇 63.4 甘油 72.8 水 表面张力(γL)/103M/m 液体 表面张力 (γL)/103M/m 液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数据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水中含有有机溶剂时,表面张力会减小。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聚合物的表面能 36.7 聚氯乙烯 42.0 聚苯乙烯 30.3 聚偏氟乙烯 30.0 聚丙烯 23.9 聚三氟乙烯 33.2 聚乙烯 19.1 聚四氟乙烯 表面能(vs)/103M/m 聚合物 表面能(vs)/103M/m 聚合物 聚合物的表面能对于润湿性也有着影响 固体聚合物表面能越高,越容易发生润湿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5.5.3 基本原理 膜蒸馏:用多孔膜将两种处于不同温度的液体或溶液分开,由膜两侧温度差造成膜两侧蒸汽压差,使易挥发组分的蒸汽分子通过膜孔从高温侧向低温侧扩散传递并冷凝的过程。 (1)概念 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有相变,传质的推动力为膜两侧透过组分的蒸汽压差。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实现膜蒸馏的两个条件: 膜蒸馏须是疏水微孔膜(对分离水溶液而言)。 膜两侧要有一定的温度差存在,以提供传质所需的推动力。 温度差和水蒸汽压差推动的膜蒸馏过程示意图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渗透蒸馏:用微孔疏水膜将两种处于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开的膜过程。 过程推动力:由膜两侧液相浓度差造成的膜两侧渗透压差。 (2)过程及分类 直接接触式 气隙式 减压式 气流吹扫式 膜蒸馏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 在膜两侧温差引起的水蒸汽压差为过程推动力来进行传质,透过的水蒸汽直接进入低温侧的溶液中进行冷凝。因低温侧液体是在膜组件外冷凝的,又称为外冷式膜蒸馏。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传递过程 传递过程分四步: 水从料液主体扩散到料液侧膜表面。 水在料液侧膜表面气化。 气化了的蒸汽分子扩散通过疏水膜进行传递。 4 低温侧冷凝。 热料液流动方向 冷凝液流动方向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空气隙膜蒸馏(AGMD) 又称为气隙式或间歇式膜蒸馏,透过侧的冷却介质与膜不知接触,二者之间有一冷板相隔,膜与冷板间存在气隙,从膜孔透过气隙的蒸汽在冷板上冷凝而不进入冷却介质。 传质推动力大小与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相当,均为水的饱和蒸汽压。 因低温侧的冷源设在膜组件内,也称为内冷式膜蒸馏。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传递过程分五步: 水从料液主体扩散到料液侧膜表面。 水在料液侧膜表面气化。 气化了的蒸汽分子扩散通过疏水膜进行传递。 疏水膜透过侧表面扩散冷凝,通过空气滞留层到冷壁表面。 在冷板壁面冷凝。 冷凝液流动方向 热料液流动方向 真空膜蒸馏(VMD) 真空膜蒸馏是在产品侧用抽真空形成低压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透过侧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两侧更大的蒸汽压差,类似真空渗透气化。 透过膜的气态物质分子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一般为1μm,远大于膜的平均孔径,而且膜的下游侧处于真空状态,只有痕量气体在膜中,所以膜内的传质过程表现为努森扩散。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真空膜蒸馏(VMD) 水从料液主体扩散到料液侧膜表面。 水在料液侧膜表面气化。 气化了的蒸汽分子扩散通过疏水膜进行传递。 透过蒸汽被抽走。 吹扫气膜蒸馏(SGMD) 利用吹扫起带走蒸汽的过程。 吹扫气膜蒸馏(SGMD) 传质过程分四步: 水从料液主体扩散到料液侧膜表面。 水在料液侧膜表面气化。 气化了的蒸汽分子扩散通过疏水膜进行传递。 透过蒸汽被吹扫或抽真空。 热料液流动方向 吹扫或真空 渗透蒸馏 热料液流动方向 冷凝液流动方向 膜液体两侧温度基本相同。 蒸汽压差由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产生。 一侧流动高渗透压、高浓度盐溶液。 适用于热敏性物质脱水。 5.5 膜蒸馏及渗透蒸馏 (3)浓度极化和温度极化 随着过程的进行,待分离混合物中一部分物质优先通过膜;另一部分物质被截留,在近膜表面边界层中累积,透过组分在边界层中的浓度则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浓度极化。 5.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