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吸毒贩毒违法罪犯者的心理活动.docVIP

试析吸毒贩毒违法罪犯者的心理活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吸毒贩毒违法罪犯者的心理活动.doc

  试析吸毒贩毒违法罪犯者的心理活动   曾有这么一件轰动全国的大血案,1995年10月31日,福州市发生一起罕见的暴力犯罪案件:吸毒人员陈旺、高升与林昌清等,因吸毒过量失去控制,持散弹枪在福州市劫持汽车3辆,沿途乱撞并疯狂地向政法干警和群众开枪射击,造成死伤23人的我国吸毒人员因吸毒过量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案例;曾有这么一次震惊世界的扫毒大行动,1992年8月31日,我警方在云南省的平远地区,开展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扫毒行动,历时83天,共抓获贩毒贩枪犯罪分子854人,收缴毒品900多公斤,没收毒资、赃款1047万元,美元5000元,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住房、汽车等犯罪工具。在对犯罪分子处理时,共判处死刑10人,判处有期徒刑80多人;曾有资料显示,1988年首次公布的全国吸毒人数为5万人,以后逐年递增。1997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54万人;曾有吸毒者这样描述毒瘾发作时的感受:好像千万只蚂蚁在骨头里乱窜,奇疼奇痒,生不如死,一旦放开了毒品的门,就等于挖好了自己的坟墓。有资料显示:1991年6月26日在纪念国际禁毒日之际,云南省司法机关依法处决罪大恶极的贩毒分子70名。1991年一年,我司法机关共抓获毒品犯罪分子18479名,其中被逮捕的8080名,判处刑罚的5285名(其中判处无期、缓刑、死刑的有866名)。1992年一年,我司法机关共逮捕毒品犯罪分子7025人,依法判处刑罚的6588人,其中判处死刑(含死缓)和无期徒刑的1354人。1995年一年,我司法机关依法逮捕毒品犯罪分子12990名,依法判处刑罚的9801名,其中判处死刑(含死缓)和无期徒刑的2042名。……法律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和吸毒的严重后果均说明了这样的事实:吸毒是为自己挖掘坟墓,贩毒是自己走向刑场。那么如上述数据显示的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走向自我毁灭呢?是怎样的心理驱使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苦苦的思索和认真的研究,在此半粗略甚至是浅显的研究所得提供给同仁,以求抛砖引玉。   一、贩毒者的心理活动   (一)挡不住的诱惑-毒品暴利   马克思曾经有个这样一句名言:只要能够获得300%的利润,就会有人甘冒杀头的风险。有资料显示:一盎司可卡因在美国毒品市场上可卖到8000至10000美元,是黄金价格的20多倍。每公斤海洛因,在产地阿富汗为750美元,运到边境,价格便翻上二三倍,达到2000美元。到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身价再次提高,达到5000美元。到伊朗、土耳其时,身价增至7000美元。到了欧洲毒品集散地布达佩斯,价格一下猛涨至35000美元。如果能安全偷运到巴黎或其他消费地,便可卖到150000美元,甚至高达百万美元。因为暴利的诱惑,毒品买卖越来越火爆,每年交易额居高不下,已经突破5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9%,其生意之兴隆是诸如石油、钢铁、汽车这些世界性支柱产业望尘莫及的,当今,唯有军火买卖尚可与之一争雌雄,毒品“买卖”已成为全球第二笔大“生意”。因此,已经有不少人将贩毒看成是“快致富”的捷径,父子相随,夫妻相伴、兄弟为伍。宁夏同心县就出现了若干“贩毒专业村”,有一家兄弟6人全部以贩毒为业,其中有5人被逮捕判刑(其中二人判死刑),剩下一个小弟弟又携其寡母“上了战场”。毒品暴利的诱惑,已使很多意志薄弱者顾不得“生意”是合法还是违法?甚至是犯罪?毒品暴利的驱动使很多胆大妄为者和谨小慎微者都敢于拎着脑袋干“买卖”。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出现大批彝民成群结伙到成都、昆明、大理、保山等地贩毒,他们无身份证明,无正当职业,无生活来源,无固定居所,他们不仅视贩毒为生财之道,而且视贩毒为生存之本,已初步形成购毒、运毒、销毒一条龙网络,由过去的分散性贩毒,发展到以家族为主体的有组织的团伙贩毒。又如全国27个贫困县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1992年又一次出现外流贩毒高峰,外流贩毒人抱着“上前线、撇干饭,云南广州转,回来几十万,杀头也情愿”的“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信念,与法律抗争,结果是截止1997年底,全县因贩毒被执行死刑的就有100多人,被判刑在押的600多人。   (二)挺而走险的秘密-毒品犯罪查获率不可能很高   有资料显示,被缉毒部门查获的毒品数量,通常不会超过实际流通量的1/10.由于下列诸原因,对于毒品犯罪查获率不可能很高,这正是许多贩毒者甘冒杀头风险的隐秘所在,也是贩毒者与一般人认识贩毒风险不一样的体验。   1毒品犯罪与一般的普通刑事案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毒品犯罪没有直接可以去司法机关控告、检举的受害人,买卖毒品的双方都是在做“生意”,有利可图,一般情况下不会去主动投案,加之双方都明知这种买卖是违法犯罪,都很谨慎,也懂得隐蔽,如果没有可靠情报,破案率是不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