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国产电影的当下与未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国产电影的当下与未来.doc

  试谈国产电影的当下与未来  [摘 要] 近年来,国产电影的数量和票房收入获得了快速增长。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国产电影的发展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产电影的畸形繁荣、想象力缺失以及商业性与艺术性失衡三个方面,这都制约着国产电影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与转型。   [关键词] 国产电影;想象力;商业性;艺术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迅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无论是电影产量还是票房收入都在持续增长,国产电影被人誉为以“井喷式”的速度繁荣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一方面,2007~2009年国产电影产量每年都在400部以上,连续刷新国产影片年产量的历史纪录;另一方面,票房收入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2007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33.27亿元,较2006年增长26%,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54.13%;2008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43亿元,国产电影票房超过了总票房的60%;2009年全国电影票房增至62.06亿,国产电影票房占56.6%,创下了连续7年超过进口片的纪录。面对着这些成绩的取得,在电影学界有人认为,国产电影已经成为我国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核心,中国已经步入电影大国的行列,国产电影可以与好莱坞分庭抗礼了。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国产电影在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隐忧,这制约着国产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一、票房并非硬道理:国产电影的畸形繁荣   数量的激增与票房的收入是国产电影走向繁荣最为生动的注脚,这些成绩乍看起来的确令人惊喜,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就会发现当前国产电影的泡沫实在太多,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局面。   (一)国产电影在市场占有上呈现出单片猛进、整体不济的发展格局   以2009年国产电影为例,在456部国产故事片中,实际上只有约130部影片进入城市院线放映,约326部影片没能在影院放映。这130部影片票房约为35.13亿,可是其中仅《建国大业》《赤壁》《风声》《十月围城》等12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大片的票房总和就为22.21亿,占据了国产电影总票房的63.2%,而剩下的占产量90.8%的影片却只占国内总票房的36.8%的份额。这些国产大片有好票房,主要原因在于:其一,这些影片得到了诸多的优待政策,占据了档期的时间优势。票房过亿的12部影片都是在贺岁档、五一档、暑期档这样的黄金档期上映,并且贺岁档的时间还延长至3个半月。这些国产大片几乎占有了从资金到宣传到上映的垄断性资源,也就是说在暑期档、贺岁档这样近乎半年的时间里,大部分观众去电影院看的是同一部影片,而更多的影片却因为未能获得充足的上映时间,甚至没有机会上映而鲜有人知。其二,国产电影大片的高票房更多是通过高票价形成的。以2009年票房冠军《建国大业》为例,该片的票房虽为4.15亿,但其仅有1 000多万人次去电影院观看该片。而这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远远落后于美国等电影生产大国。可见,国产电影艺术的普及和电影市场的开拓仍然是有限的,从电影普及的角度来看,中国还不能称为电影大国。   抛开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光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国产电影的产量与上映数量的矛盾依然存在,在看似繁荣的电影市场里,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国产大片在唱“独角戏”;另一方面,在国产大片的挤压之下,大量中小成本的小制作电影生态恶化,难以进入观众的视野,更多的影片都是赔钱之作。当中小成本电影难以在国内实现票房,甚至难以露面时,有些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就只有直接把海外电影节作为影片的终极归宿,导致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这种做法很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国产电影数量的井喷并未带来质量的飞跃   与国产电影激增的数量和一路飙升的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口碑的下滑。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到《赤壁》,从《建国大业》到《南京!南京!》,众多的国产大片为了赢得票房,本着大投资等于大回报的制片理念,追求大投入、大明星、大阵容,以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对于这些国产大片能被观众喜爱和接受的实在太少,国产电影的质量令人担忧。   首先,影片在叙事上表达的主旨模糊,思想苍白,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深厚的内涵。有人指责2008年中国的超级大片《赤壁》没有超出空洞的叙事与暴力加美学的路线,《三枪拍案惊奇》也是烂片一部。其次,电影创作的同质化倾向严重,题材撞车频繁,跟风现象流行。继2008年年底《叶问》上映获得近亿元的票房佳绩后,“叶问”题材就开始跟风拍摄。在银幕“叶问热”尚未降温,三国名将“关羽”题材又突然升温,成了片商争相投拍的对象。国产电影已经陷入了题材扎堆的怪圈,这是在利益驱动下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最后,国产电影对文化价值的体现仍显薄弱,电影的艺术价值不见明显改变或提高。国产大片的出现使得“电影的商业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