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选修1–9
主干知识梳理 课时跟踪训练 第9课时 戊戌变法 2.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主干知识梳理 课时跟踪训练 一、历史背景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着两大变局。
(1)两大变局
①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②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2)说明问题: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2)康梁维新思想
①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②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二、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4.结果:失败
(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原因
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
②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5.历史影响
(1)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1.(2009·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解析:第(1)问,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可判断图一反映的是“公车上书”,结合其历史背景回答“已成定局的悲剧”所指的事件。第(2)问,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性质的理解,可从背景、措施、领导者等方面去分析,失败原因可再现教材所学。第(3)问,从字面意思入手,举例回答。
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次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3.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1898年6月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12101754研究生公共课中特第6讲课件〔李玉姣〕.ppt
- 20122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要点1演示课件.ppt
- 20124川金穗培训产业实施方案.pptx
- 2012HB5–金融工具与金融中介下.ppt
- 2012HB8资本市场–股票市场.ppt
- 20120901–置信鹭湖宫–9月活动策划提案.ppt
- 20121207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定稿.ppt
- 2012IB工商Tang〔学生版〕.ppt
- 2012–04–电气行业总结.pptx
- 2012A灯谜教程﹒tmp.ppt
- 《基于云计算的负载均衡算法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性能改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银行合规课件宣传漫画.pptx
- 城市公共自行车智能化改造项目智能化运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艺术市场数字化交易平台投资价值报告:行业吸引力评估.docx
- 2025年钢铁行业氢能技术应用与产业生态构建报告.docx
- 2025年氢能源交通领域政策环境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文旅景区淡季旅游服务标准化与提升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钢铁行业氢能脱碳实践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健身器材行业智能仓储机器人应用市场潜力与挑战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