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重-点 (精简)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 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
混合痔——内剥外扎术 内痔消痔灵硬化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④颜色:白驳风,丹毒等。 ⑤疾病牲:烂疔,流注,温疮等。 ⑥范围大小: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⑦病程长短:千日疮等。 ⑧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⑨传染性:疫疔等。 ⑩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1)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肿疡:体表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4)顺证:“顺”指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5)逆证:“逆”就是指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6)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7) 七恶:恶就是环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症)。*9)应指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指按压时有波动感。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外感六淫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1、六淫致病总的特点(1)有季节性(2)疾病性质与病邪性质相关(3)常相兼致病(4)以“火毒”、“热毒”最为常见。(5)常侵犯相关部位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症状与体征*阴阳辨证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焮热
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
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拒按
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
脓液质量
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暗
病程长短
病程较短
病程较长
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初期无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