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兵车行》教学案例.doc
《兵车行》教学案例
常州市新桥中学 洪燕
背景:我校开设的唐宋诗词选读课程已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两个月中虽然也穿插了一些写作课程的教学,但是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枯燥,出现了审美疲劳。因此,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我们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要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必须引起他们情感上的一个共鸣。出于这一个目标,再考虑到我校相对比较薄弱的学情,这节课主要是在梳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挖掘诗中情感信息,激发审美感受。再结合朗读来体味情感,边理解边诵读,边诵读边体会。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激活课堂。
《兵车行》教学设计示范:
一.导入
师: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存在着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但《长恨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姊妹弟兄皆烈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是为何呢?
生:这是受到杨贵妃的影响,认为生女子可以嫁给皇亲贵族,可以光门户。
师:杜甫在《兵车行》里也有类似的感叹——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那么杜甫文中的这种反常思想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这篇诗歌,来寻找答案。
二.师板书课题作者
三.师: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就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大家朗读全诗,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生齐读。
师:大家朗读得很整齐。那么大家在诵读的时候有没有体会到这首《兵车行》在句式上的特点?
生1:这首诗不同于我们前面学的律诗绝句,它的句式比较多变,或三言,或五言,或七言。
师:这种灵活多变的句式,更能满足作者灵活地表达感情的需要。也让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感觉到节奏的疾徐顿挫。
师;看来大家音读这一步骤完成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掌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投影)
提问,生回答。
四.师:好,大家已经基本上梳理了诗歌的大致内容了。下面让我们首先通过诵读来领略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和抒发的感情吧。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做记号,标出你觉得读好的地方,把你觉得朗读的不到位的地方也做一个不同的标记。(播放录音)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朗读?
生2:我觉得他的朗读很有感情,读出了一种悲痛之感。
师:除了悲痛,大家还体会到了其它的情感了吗?
生3:我觉得朗读中作者还表现出了一种愤慨的感情。
生4:我觉得他的朗读不是很好。很多地方的感情处理得不是很得当,好像过于强烈了些。
师:好,能提出不同的看法,这种不迷信权威的态度很值得大家学习。那你能举出例子来并阐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4(迟疑):我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感觉,说不太清楚。
师:没关系,请坐下。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初步的感受来具体的赏析这首诗。
五.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看看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齐读第一节)
师 :大家读得很整齐,基本节奏都把握了。但是仅仅是字正腔圆还不行,我们还必须读出情感来。那大家觉得在读这一节时应该读出什么情感呢?
生5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所以我觉得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
师:那你能为大家来示范一下吗?
生读。
生6点评:我觉得他的情感基本到位了,但是有的词还可以处理的好一点。比如“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干”字,这里“干”是“冲”的意思,表现了百姓们哭声之大、之凄惨。所以我觉得要重读。还有“耶娘妻子走相送”的“走”字。 “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可以很形象地展现出家人老小不忍亲人离去,又不得不让亲人离去,又惟恐这一离去会成永别的复杂心情。
师 :体会的非常细腻!“走”字表现了爹娘妻儿奔走相送,依依不舍的情景,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朝廷征召的紧急。
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读一下。
生齐读。
师请一生点评。
生7:我觉得刚刚大家还忽略了一个地方。就是“牵衣顿足拦道哭”这句。我是从“牵衣顿足拦道哭”中体会到这种送别的惨象的。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那种送别的亲人们面对生离死别捶胸顿足痛苦到了极点的景象。
师:很好,这位同学抓住了一个动作细节。那能否请你来试读一下呢?
生读。
大家鼓掌。
生8点评:我觉得他读的非常好!他把送别者的眷恋、悲愤甚至是绝望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师:你点评的也很不错。在一段中杜甫重墨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那我们就来有感情地再读一遍,注意该重读的字一定要重读。
(学生齐读)
师 :大家读得好极了。
在这一段中诗人开篇就给我们生动地描述了一幅惨别图,把感情寓于记叙之中。那么,这种场面描写在诗歌的结尾也有,请大家找找是哪几句。
生齐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师: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哪位同学能根据诗句用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