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1部分解读命题,细思量要点
* * 原文信息: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原文信息:“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建构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或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原文信息: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了解了高考论述类文本怎么考,不等于做题能得分。对于论述类文本,不了解命题人的命题手段及设误类型,就不知道读文时读哪些内容,做题时也茫然。因此本栏目从高考命题人设置选项常用的六大命题手段和八大设题陷阱的角度解读高考“考题怎么命”。 删(删减) 添(添加) 调(调换)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 改(改变) 漏(遗漏) 凑(拼凑)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等 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原文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使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了“的”“了”等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意思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 即原文无此信息。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选项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1)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不同位置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选项句有一些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混淆时态 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然”是“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一轮经济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要点.ppt
- 校园消防安全培训精要.ppt
- 2017一轮复习——9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要点.ppt
- 2017一轮:非谓语动词要点.ppt
- 2017上海市静安区高三物理一模试卷要点.doc
- 2017一轮经济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要点.ppt
- 2017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80分答案要点.doc
- 2017世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要点.doc
-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笔记要点.doc
- 2017中级经济法预科班讲义要点.doc
- 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原卷版).docx
-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
- 安徽省安徽省皖南八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原卷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解析版).docx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原卷版).docx
-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原卷版).docx
-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原卷版).docx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
- 《哲学是什么》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