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过万重山漫想要点
过万重山漫想 作者:刘 征 早 发 白 帝 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西起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 全长约204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 瞿塘峡 ——三峡第一峡 夔门天下雄 三峡第二峡 ——巫峡 巫峡第三峡 ——西陵峡 绮丽幽深,诗情画意 川东门户 ——巫山 神女应无恙 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门( ) 耸峙( ) 欹侧( ) 脊梁( ) 篙工( ) 抟( ) 坼( ) 燧( ) 翎( ) 端倪( ) 啃噬( ) 怯弱( ) kuí zhì qī jǐ shì gāo tuán chè suì líng ní qiè 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原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人,汉族,语言教育家、作家。60年代,刘征的代表作有寓言诗《三戒》(《海燕戒》《天鸡戒》《山泉戒》)和《老虎贴告示》。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创作了大量的寓言诗和讽刺诗,其中《春风燕语》获1986年全国优秀诗集奖。他的其他寓言讽刺诗集还有《海燕戒》《花神和女神》《鸮鸣集》《刘征寓言诗》等 写作背景: 《过万重山漫想》写于1980年12月,当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刚刚提出,很多人心里没底,有一种求稳求实的情绪,作者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自身深厚的诗文功底写下了这篇鼓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的文章。 两岸 奇景 漫 想 现实 夔门 船过三峡 (所见) (所 想) 过万重山 (所得) 没有限制的、不拘形式地随意想 自由朗读,小组讨论 1、找出文章中标明是“漫想”的文字。 2、作者分别漫想了哪些内容? 3、作者漫想的思路是什么?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一延展开去。 再想下去。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 ↓ ↓ 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交代行文的起因——“船出了夔门”“第一次面对早已神往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第二部分(4-12)(从“第一个,是的……”至“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展开漫想,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当年遇到的问题,进而想到许许多多的“第一个”?第三部分(13-15)设想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精神的崇敬,“船已经出了三峡”结束“漫游”,回应开头。? 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强调“第一次穿过三峡” 1.为后文写过万重山时一连串疑问铺垫 2.未引出“第一个”设伏,使联想得以自然展开 作者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哪些困难? 1. 物质的简陋 原始的独木船 2. 精神上的压力 舆论:嘲笑、反对、劝阻 3. 路途的艰险 4. 认识的局限 文尾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各指什么? “曾经感到的喜悦”指经历艰险,开拓道路,扩大生活世界所获得的喜悦。 “未曾感到的喜悦”指作者看到人们从事伟大的建设事业所带来的喜悦以及畅想今人将赢得后代子孙崇敬的喜悦 。 本文中的“第一个”和“三峡”象征什么? 拓展思维 “第一个”象征在未知领域里,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 “三峡”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领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时捷-卡宴用户手册.pdf
- 托育园保健培训.pptx VIP
- 小学二年级创意手工制作课《西游记皮影戏》.doc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共860页).ppt
-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高清版).pdf
- 《期末成绩分析》课件.ppt VIP
- 原调正谱bB我仿佛在花丛里采珠人高清打印版.pdf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延安中学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稿专家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 第四讲 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的演进(夏商周时期).pdf VIP
- CN200910222219.5-金银花口服液.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