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俊华︰一个农家小伙的闽南语歌曲情缘.doc

杨俊华︰一个农家小伙的闽南语歌曲情缘.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俊华︰一个农家小伙的闽南语歌曲情缘

杨俊华:一个农家小伙的闽南语歌曲情缘人物名片:杨俊华,1981年出生于漳浦县马坪镇,福建本土新锐创作型歌手,作品有《流浪的人》《吉他之恋》《木栈道的约定》等,2010年以一首词曲作品《阿嬷的教示》荣获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手大赛创作金曲奖。   “红红的瓦厝/白色的厝墙/石头砌的门窗和两扇褪色的大门/这落大瓦厝/是阿嬷住的所在……”   ——摘自《阿嬷的教示》   3月24日,“中国内地第三张闽南语原创音乐合辑”《复苏闽南语》在泉州首发,这张专辑收录了14首闽南语原创单曲,杨俊华以《阿嬷的教示》和《阮的孤单》独占两席,并以签约歌手的身份出席了首发式。   石匠成为启蒙老师   马坪镇林埭村有丰富的花岗岩矿产,上世纪80年代,许多村民以打石为生。石匠的工作繁重而又单调,他们会随身放一台卡带的老式录音机,播放诸如吉马大合唱、风飞沙等闽南语歌曲,作为工作中的娱乐。杨俊华从牙牙学语开始,整天跟在这些石匠身边,耳濡目染。在学校的时候,杨俊华常常瞒着父母把生活费省下来,购买闽南语歌曲磁带。当他初中毕业的时候,杨俊华留在身边的,只有一整箱的磁带和一台外婆给的录音机。   驻唱走上创作之路   2001年,20岁的杨俊华来到南安打工,有一次,表哥从外地回来,随身带了一把吉他,颤动的琴声一下子拨动了他的心弦,第二天,他就到乐器店买了一把吉他。在学吉他的时候,他认识了许多搞音乐的朋友,其中不少是乐队成员。后来,一个厦门乐队缺一个吉他手,看到杨俊华吉他弹得不错,就提议他一起到酒吧驻唱。驻唱一段时间,杨俊华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驻唱收入貌似不错,但很不稳定,经常四处奔波赶场不说,有时还好几天没有事情干。家里的亲戚朋友知道后也都表示反对。后来,杨俊华开始学着用吉他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尝试着创作。   作品融入生活场景   2006年,在首届中华闽南语创作大赛上,杨俊华以一首个人原创作品《流浪的人》荣获大赛优秀作品奖。该作品描述了杨俊华三年多酒吧驻唱心路历程以及酸甜苦辣。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磨炼,杨俊华对于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将许多生活场景融入作品当中,2010年,他凭借一首《阿嬷的教示》获得了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手大赛创作金曲奖,在这首歌曲里面,杨俊华把小时候和阿嬷一起生活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创作演出之余,他还参加一些慈善活动,2010年,杨俊华在泉州参加了一个真情在线的慈善团队敬老活动后,主动为团队创作了一首闽南语主题歌,正是这首歌,赢得了一个叫连丽琼的泉州女孩的芳心。   音乐跨越海峡两岸   2011年底,台湾著名的闽南语歌手王建杰听到了杨俊华专辑里的歌,通过唱片公司联系到了杨俊华,准备用杨俊华的歌作为他新专辑的主打歌曲,杨俊华欣然同意,两人开始了首次合作,如今,王建杰的这张新专辑正在台湾推广,反响不错。   杨俊华说,我们以前所唱的闽南语歌曲大都来自宝岛台湾,而他创作的闽南语歌曲借鉴祖国大陆的校园民谣的曲风,更加轻快,也更能得到年轻歌迷的喜欢。谈及今后的发展,他认为,现在海峡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闽南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闽南语歌曲大有可为。“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因为爱上音乐,所以对音乐充满热情。”目前,杨俊华正在创作第二张新专辑,希望拿出更多更好的闽南语歌曲作品,跨越海峡,唱响两岸。   ⊙杨一平 邱进有?文/图 1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