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帛书《易传》析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思想.doc
从帛书《易传》析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思想
摘要:本文以帛书《易传》比对《论语》中关涉《周易》的章节,从而确定这些章节是属于孔子晚年所说的话。此外,从帛书《易传》所见的哲理,显示了晚年的孔子已经具有 哲学 家的形态,关心形而上的 问题 ,并且对这些哲学问题有很深的体会。孔子说《易》,开辟了以义理 研究 《易经》的新途,亦展示了一个学术 发展 的转折点,即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以孔子为开山。
关键词:帛书;易传;论语;孔子;道德形而上学;义理易
An analysis and exposition on Confucius academic ideology at
his old age from Yi Zhuan copied on silk
Abstract: By paring Yi Zhuan copied on silk aining years, etaphysical problems. Confucius mentaries on Zhouyi opened a neic development. It is obvious that Confucius founded the Confucian moral metaphysics.
Key oral metaphysics;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of Yi
帛书《易传》与孔子的密切关系(韩仲民说:“孔子所述易道,由门弟子笔录、整理,不断补充、发展,成为《易传》主要 内容 。源自孔子,出之后学,大体脉络还是清楚的。(韩仲民《帛书说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页104-105)。李学勤教授从帛书《易传》肯定孔子“与《易》的关系也一定不限于是个读者,而是一定意义上的作者。他所作的,只能是解释经文的《易传》。”“《易传》的主体结构形成应和《论语》处于差不多的年代,其与孔子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李学勤《走出疑古 时代 .关于〈周易〉的十个问题》,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页76-77。) 黄沛荣教授谓“《易》传七种虽非孔子手定,然其论《易》之语亦当为弟子所记而载诸《易》传之中。”(209页)“故或未及撰作,仅有心传。”(209页)“盖自孔子传《易》于门人弟子,其初仅口耳相传,后乃陆续写定,故《易》传七篇之内容与孔子思想有极深厚之关联性。”“要之,孔子与《周易》经传之关系,乃在于其研读《易经》,吸收并阐扬《易经》义理,而传于门人后学也。”(210页)(黄沛荣《易学乾坤.孔子与〈周易〉经传之关系》,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8月。),不但增加了研究孔子的资料,还对传世的孔子学说起了深化了解的作用,本文以帛书《易传》比对《论语》中关涉《周易》的章节,从而确定这些章节是属于孔子晚年所说的话。此外,从帛书《易传》所见的哲理,显示了晚年的孔子已经具有哲学家的形态,关心形而上的问题,并且对这些哲学问题有很深的体会。孔子说《易》,开辟了以义理研究《易经》的新途,亦展示了一个学术发展的转折点,即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以孔子为开山。
一、晚年研《易》
本文所言的孔子晚年,是以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六十八岁(《公羊传》与《谷梁传》同以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而《史记》则以为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本文从《史记》,故哀公十一年之时孔子六十八岁。回到鲁国以后,直至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夏四月孔子七十三岁逝世为止的五六年时间。孔子在这几年间深入研读《周易》,而改变了自己早年对《周易》的看法,发现《周易》是一部修德之书。帛书《易传》所显示的孔子《易》说正当这个时期。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以至于读《易》“韦编三绝”,帛书《易传.要》对孔子晚年研《易》的过程有生动的描述: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朱伯昆.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28,27,28,11,24〕
孔子晚年对《周易》的热爱已近沉迷的地步,“老”字强调了孔子晚年才对《周易》产生极大的兴趣,而积极地研究《周易》。为什么孔子会对《周易》产生这样大的兴趣?先看孔子自道一生为学进德的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由五十之年开始对“天命”有所知,经过不断的践仁成德,而达到“耳顺”与“从心所欲”的境界。对天命之“知”不会停留在认知这个层次,而是对自己的德性表现所产生的体会。孔子自五十之年在鲁国的 政治 前途受阻,离开鲁国的十四年之间,仍不断遭受挫折,但孔子能在逆境中提升自己的德性,将现实的困厄转为对自己意志与毅力的磨炼,然而长时间而且不断的挫折,确实使孔子的心境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