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4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剖析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 绪论 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地球科学(地质学)的主要研究目的。答: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及演化历史。 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其基本思想即: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论“历史比较法”。答:①概念解释;②应用举例;③历史地位: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仍是地质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④局限:也存在缺陷,古今地质环境相似而绝非相同,且“均变论”无法解释生物群大规模灭绝事件,可见其具体运用是有条件的。 一 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 水圈:分布于地球表层 相互连通的水闭合圈。 生物圈:生物及有生命活动的地球表层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由于不同纬度的地面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空间因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对流综合现象。 *大气圈的分层(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中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逸散层) 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地带。 大洋中脊:海底的山脉泛称海岭,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延伸于大洋盆地,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岭称为大洋中脊或洋中脊。 大洋盆地(深海盆地):海底的主体,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 *大陆架: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明显转折变陡的地带。(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分界)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 *大地水准面:由全球性静止海面即平均海平面及其在陆地底下延伸所构成的封闭曲面。 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内部圈层构造: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温度、重力、磁性、弹塑性;地内变化趋势和地球物理异常)。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和圈层构造(波速随深度变化总体特征;、M和面、上/下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转换带、内/外核);圈层特征(上/下地壳+地幔硅镁层、岩石圈、软流圈)。 km范围内,具有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地震波速低速层。 地热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 单位面积所散失的热量。 康拉德面: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的界面。 *雷曼界面:内地核与外地核之间的界面。 (2009年判断题考查到重力异常知识,对照教材内容理解布格校正、正异常、负异常的概念及用法)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答:①宇宙地质依据:因宇宙物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可依据宇宙天体的物质成分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②地质学依据:地表出露的岩浆岩来自地下较深部位,研究其物质成分和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可帮助我们认识地下的物质状态及环境。③地球物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速变化,可定量地确定地球内部各处的物性参数和结构,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途径。答:①按传播方式分面波和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②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一致的叫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它们都在介质中传播,所以叫体波。当体波传播到介质表面或两介质间的界面时有一部分转化为沿界面或表面传播,从而形成面波。(关键:纵波、横波的划分;体波如何转化为面波)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答:(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变化的,而波速突变意味着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发生变化。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波速突变深度位置:①在大约2900km深度处,S波终止,P波剧减,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分界面;②大陆地表之下平均深度约33km处,莫霍面,地壳与地幔分界面。(2)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主要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根据地球内部密度变化可进一步细分为七层,即地球内部有“七层三圈两界面”,如下图所示。(画图或列表说明,硅铝层、硅镁层、上地幔、下地幔、外核、过渡层、内核) 地球内部圈层主要特征。答:①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三层结构(硅铝层+硅镁层+地幔硅镁层),大洋缺失硅铝层;②软流圈:物质成分≈石陨石,软塑性流动性,普遍存在但厚度不均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