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doc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 编辑推荐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是移动通信行业专家力作;包含3GPP 第10版 LTE技术最新内。来自爱立信研究院!通俗解说3G和4G开发与标准化工作。 内容推荐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是爱立信研究院研发人员的经验之谈,描述4G的具体实现,重点介绍移动通信标准化开发演进路线、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的演进。《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主体部分给出了LTE的概要性技术综述,并提供了有关协议结构、下行/上行传输机制以及与调度、重传、干扰控制相关机制的详细描述。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指南,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LTE背景  1.1 引言  1.2 LTE之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1.3 ITU活动  1.3.1 IMT-2000和IMT-Advanced  1.3.2 IMT系统的频谱  1.4 LTE驱动力  1.5 LTE的标准化  1.5.1 标准化进程  1.5.2 3GPP流程  1.5.3 3G向4G的演进  第2章 移动通信中的高数据速率  2.1 高数据速率:基本约束  2.1.1 噪声受限场景下的高数据速率  2.1.2 干扰受限时的更高数据速率  2.2 有限带宽的更高数据速率:更高阶调制  2.2.1 与信道编码相结合的更高阶调制  2.2.2 瞬时发送功率的变化  2.3 包含多载波传输的更宽带宽  第3章 OFDM传输  3.1 OFDM基本原理  3.2 OFDM解调  3.3 用IFFT/FFT实现OFDM  3.4 插入循环前缀  3.5 OFDM传输的频域模型  3.6 信道估计和参考符号  3.7 OFDM频率分集:信道编码的重要性  3.8 OFDM基本参数选择  3.8.1 OFDM子载波间隔  3.8.2 子载波数目  3.8.3 循环前缀长度  3.9 瞬时传输功率变化  3.10 OFDM用户复用/多址接入方案  3.11 OFDM和多小区广播/多播传输  第4章 宽带“单载波”传输  4.1 均衡对抗无线信道频率选择性  4.1.1 时域线性均衡  4.1.2 频域均衡  4.1.3 其他均衡器策略  4.2 具备灵活带宽分配的上行链路FDMA  4.3 DFT扩展OFDM  4.3.1 基本原理  4.3.2 DFTS-OFDM接收机  4.3.3 使用DFTS-OFDM的用户复用  4.3.4 分布式DFTS-OFDM  第5章 多天线技术  5.1 多天线配置  5.2 采用多天线技术的好处  5.3 多根接收天线  5.4 多根发射天线  5.4.1 发射天线分集  5.4.2 发射端的波束赋形  5.5 空分复用  5.5.1 基本原理  5.5.2 基于预编码的空分复用  5.5.3 非线性接收机处理  第6章 调度、链路自适应和HARQ技术  6.1 链路自适应:功率和速率控制  6.2 信道相关调度  6.2.1 下行链路调度  6.2.2 上行链路调度  6.2.3 频域内的链路自适应和信道相关调度  6.2.4 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  6.2.5 业务行为与调度  6.3 高级重传机制  6.4 带有软合并的HARQ  第7章 LTE无线接入:概述  7.1 基本原理  7.1.1 传输机制  7.1.2 信道相关调度和速率自适应  7.1.3 小区间干扰协调  7.1.4 带有软合并的混合ARQ  7.1.5 多天线传输  7.1.6 频谱灵活性  7.2 LTE第9版  7.2.1 多播和广播的支持  7.2.2 定位  7.2.3 双流波束赋形  7.3 LTE第10版以及IMT-Advanced  7.3.1 载波聚合  7.3.2 扩展的多天线传输  7.3.3 中继  7.3.4 异构部署  7.4 终端能力  第8章 无线接口架构  8.1 总体系统架构  8.1.1 核心网  8.1.2 无线接入网络  8.2 无线协议架构  8.2.1 无线链路控制  8.2.2 媒体接入控制  8.2.3 物理层  8.3 控制平面协议  第9章 物理传输资源  9.1 总的时频结构  9.2 常规子帧和MBSFN子帧  9.3 载波聚合  9.4 LTE载波的频域位置  9.5 双工方式  9.5.1 频分双工(FDD)  9.5.2 时分双工  9.5.3 LTE与TD-SCDMA共存  第10章 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  10.1 下行传输信道处理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