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冷门”科研期待“走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门”科研期待“走红”

“冷门”科研期待“走红” 图片来源:昵图网 ? 从事“冷门”科学研究的辛苦,不仅体现在研究环境艰苦,而且在项目经费上,与那些“热门”科研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然而有这样一批研究人员始终坚持着他们钟爱的事业。 ? “冷门”科研何时能迎来春天? ?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 4月9日,星期一,80后博士王传超坐在办公桌前,QQ不停地弹出消息框,都是关注自己工作的朋友、同行主动与他交流信息。 ? 最近,这位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突然红了起来,加上准备自己的学位论文、指导本科生的工作,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王传超研究的人类生物学实在是太过冷门的方向,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待遇,他着实有些受宠若惊。 ? 谁最在意“冷门”科研?“冷门”科研又如何惹人关注?恐怕许多坐在“冷板凳”上的研究者都心存这样的疑问。 ? 分子人类学揭曹氏后人之谜 ? 其实,让王传超走红的是研究曹操身世之谜。 ? 2009年末,河南省安阳市出土一男两女三具尸骨,考古人员推测男尸可能是曹操。这一消息立即在国内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对曹操墓真伪的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 ? 那时,仍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海洋生物学的王传超已经对人类起源有了深入的思考。 ? 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称,当时由于没有可以作为标准的曹操家族DNA 特征来作为骨骸验证对照,遗传学便无法就骨骸的身份作判断。而分析曹操的身世,关键在于找到明确的曹操家族DNA特征。“这对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王传超说。 ? 分子人类学是生物人类学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主要通过研究人类的线粒体DNA、Y染色体等遗传信息来解决人类起源、人群关系、发展历史、群体结构以及迁徙方式等问题。 ? 然而,国内人类生物学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大部分高校和社科类研究所都设有文化人类学相关学科专业。尽管复旦大学在2004年设立了人类生物学硕士和博士点,但每年仅招收一两名学生,至今仍从事人类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也仅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一人。 ? 在王传超看来,在文化人类学大环境下,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学特征的影响遭到忽视。冷门研究的未来让人担忧,也正因如此,王传超的改行曾遭到了亲友的反对。 ? 不过,2010年2月,王传超还是彻底放弃了日益热门的海洋生物学,在李辉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人类学探索发现之旅。 ? 就在王传超进入实验室的几天前,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历史学系联合启动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项目——曹操后代的历史人类学调查。随后,王传超便加入了这项调查的课题组。 ? 研究试图通过调查现代曹姓人群来反推曹操的Y染色体类型,首先对上海图书馆收藏的118件曹氏族谱进行了全面查阅和筛选,挑选出比较可靠的家谱。再在全国范围内对110多个曹姓家族进行DNA取样,用100个单核苷酸位点(SNP)做Y染色体分型。 ? 王传超在研究中体会到了从事“冷门”研究的辛苦。一次去川西出差时,他在高原缺氧情况下还停留了20多天,每两天走过一个县。 ? 经费不足是他遇到的一大难题,项目仅获得了复旦大学资助的2万元经费,与相近学科的项目经费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为节省住宿费,出差大多是买晚上的火车票出发,再买晚上的票返回。”他回忆。 ? 不过,这并没有打消王传超的好奇心和坚持。“我们把这些研究对象分成宣称是曹操后代的、未宣称是曹操后代的和其他姓氏的普通对照人群三类。”王传超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经过三类家族间每种单倍型的两两比较,我们在未宣称为曹操后代的家系与普通对照人群间并未发现任何单倍型有显著差异。” ? 同时,王传超发现,名为O2-M268的Y染色体单倍型在宣称是曹操后代的家族中出现概率极大,很有可能就是曹操的Y染色体单倍型。2011年12月,研究结果发表在业内著名的《人类遗传学期刊》上。 ? 王传超不断在个人网站、科学网博客和微博上发表有关这项研究的信息。“我们希望此次曹操的Y染色体项目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分子人类学,推动这个新兴学科的发展。”他在个人日志中为这个冷门的研究方向奔走呼号。 ? 直到今年3月初,王传超接到了果壳网王丫米的电话。他的研究真的红了。 ? 熬鸡汤的不只有厨师 ? 接到王丫米电话时,王传超还正和南阳红学会的研究者们讨论曹操与曹雪芹的关系。 ? “菠萝科学奖?!”当王丫米从电话里吐出这几个字时,王传超迷惑不已:“这是个什么奖?” ? 4月7日,在杭州举行的颁奖现场,7名研究者和王传超一起站上了领奖台,在一片笑声中欣然接受了这个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文便是其中之一。“我感觉像中奖了一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黄文兴奋不已,“一般的奖励都需要报奖才能评奖,没想到这个奖居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