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技术交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TJ.5 编号002 日期:2014年5月15日 工程名称 xxx文化城文化活动中心 施工单位 xxx建设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a1~a9/aB~aH) 工序名称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 交底提要:浇筑方法、养护措施、测温要求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1.1主要机具:手推车、插入式振动器、铁锹、木抹子、耙子、水管、水桶。 1.2浇筑砼段的模板、钢筋、预留洞等全部安装完毕,剩余材料、垃圾已全部清理干净,并办完钢筋隐检手续。 1.3浇筑砼用架子及马道已搭设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1.4提前与搅拌站联系好砼的品种(C40P8),塌落度160±20,供应数量、供应时间、地点、进度等。 1.5泵管已接至浇筑地点,泵管布置要直,线路应最短,转弯要缓,接头应严密,管架搭设应安全、牢固。一般水平管接头均应设支架,转弯处必须设井子形支架。 1.6人员安排:人员安排已到位,计划安排3组人员同时施工,另预备3组人员轮流接替,做到歇人不歇机,底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气呵成,不留施工缝。 二、泵车的就位 砼浇筑时拖泵车已安置好且不影响汽车泵的出入,水、电接到位。避免施工现场道路拥挤堵塞,影响砼的浇筑。 三、浇筑顺序及标高 3.1本部位底板浇筑完成面标高全部为-5.3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整体性、抗渗性能要求高,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因此浇筑时首先从低处开始(基础承台和深基坑等部位混泥土)浇筑,自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泥土供应量有保证时,采用多点同时浇筑。待浇筑至500mm厚基础筏板下时,再与500mm厚的基础筏板一次性浇完。对于厚度2.0米厚的面积较大的筏板采用“斜向分层法”施工,即利用自然斜淌形成斜坡,“由远至近、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每层的浇筑厚度约为400mm,但500mm厚底板砼一次浇筑完成。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砼,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2根振捣棒振捣,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 3.2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测平,用小白线严格控制底板面标高和表面平整;砼浇筑使用Ф50振捣棒,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延续时间以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气泡不再上浮来控制,避免振捣时间过短和过长,一般为20~30秒,避免过振或漏振。Ф50振捣棒有效半径R按30cm考虑(此数据为经验数据),则振捣棒插点的移动距离不能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即45cm;插点方式选用行列式,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准大于0.5R,即15cm,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管;为使分层浇筑的上下层砼结合为整体,振捣时振捣棒要求插入下一层砼不少于5cm;砼浇筑过程中表面的泌水及时排入电梯井坑或集水坑内,用潜水泵抽走。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接受人交底人,一份存档。 技术交底记录 TJ.5 编号002 日期:2014年5月15日 工程名称 xxx文化城文化活动中心 施工单位 xxx建设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a1~a9/aB~aH) 工序名称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 交底提要:浇筑方法、养护措施、测温要求 交底内容: 3.3砼浇筑过程中,钢筋工经常检查钢筋位置,如有移位,必须立即调整到位,模板工经常检查模板缝的密合情况,如有缝隙,应立即加固封堵,防止漏浆造成麻面及蜂窝。 3.4为防底板冷缝的产生,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超过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因此现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各设调度员一名,调配混凝土的供应,保证混凝土浇筑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同时场内合理安排罐车的行走、停车路线,并设立一定的候车区,保证“歇车不歇泵”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持续供应。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分层浇筑可使下层混凝土的水化热在初凝时间内充分散发,可减少混凝土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从而减少温度应力。 3.5混凝土面层处理 1)处理程序 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膜养护—→覆盖草帘被保温。 2)浮浆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浮浆较厚,浇筑后5~8h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